继9、10月销量破2万台后,五菱宏光MINI EV在新能源市场正式启动屠神模式,上个月销量达到恐怖的3.3万台,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是统计数据出了bug,但你还真别不信,神马特斯拉,神马比亚迪,神马欧拉,在宏光MINI EV前面,统统都只有屈居二线。
回想近十年,在市场红利的诱惑下,大多数车企早已嗅出生存之道,并对加长型轿车、SUV市场趋之若鹜,而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微型车,也随着铃木的退市最终走向落寞。
当市场天平已经无条件往“大”、“舒适”、“豪华”方向倾斜时,平民出生的宏光MINI EV,缘何能让微型车在国内市场起死回生?
铃木都做不好,五菱却做到了
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阶段式产物,微型车曾凭借价格亲民、经济实用等优点,成就了国内一大批家庭的私家车梦,铃木奥拓、奇瑞QQ、比亚迪F0是这一细分市场上的代表作。
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如今的消费者更青睐大空间、舒适化的车型,而尺寸小、舒适性欠佳的微型车则逐渐遇冷。
如何看待这种市场供需的转变?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点:第一,早期的微型车主要分布在5万左右的价位区间,而这个价位是可以买到定位更高、空间更大的自主品牌紧凑级轿车的,因此作为普通消费者,自然愿意选择更实用的紧凑级轿车。
第二,尽管国内机动车保有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如果分摊到14亿左右的人口基盘上,就可以发现国内人均机动车保有量指数还不到0.2,美国和日本的分别约为0.8和0.6。换言之,国内大部分家庭可能仅有一辆车,因此这辆车必然要能满足多种使用场景,微型车很难独当一面。
铃木退市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没有及时推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尽管后期我们也看到了诸如维特拉、启悦、骁途等品质不错的车型,但纵使产品再好,节拍没踩准最终也无力回天。
有了铃木的前车之鉴,五菱在处理微型车的问题上显然要高明许多,尤其是宏光MINI EV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要和入门级轿车或SUV抢饭吃,其指导价仅为2.88~3.88万元。不足3万元的起售价,非但不会和传统燃油车产生任何价格上的冲突,还顺带给某些三无“老头乐”判了一个死刑。要知道,除开微面这样的工具车,3万元基本是购买四轮机动车的最低门槛。
与此同时,宏光MINI EV本身也是一款正儿八经的新能源车,除了能享受不限行、不限号的政策红利,还能免购置税,且用车成本低到惊人。对于那些不想挤公交地铁的城市上班一族来说,宏光MINI EV堪称新时代通勤神器。
不难看出,五菱宏光MINI EV从一开始就明确了自己的市场定位,远低于同级车型的定价,也使它迅速获得市场关注。
来自五菱的“真香警告”函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是五菱的造车信条,很显然,宏光MINI EV从研发之初就是一辆真正落实到消费者使用场景的车型。不同于走致富路线的五菱宏光,宏光MINI EV将目光锁定在解决城市通勤和停车问题上,不到3米的车身,不超2米的轴距,再配合“四轮四角”设计,让小身板也能拥有轻松容纳4个成年人的大空间,关键停车还特别利索。
上班通勤遮风挡雨,下班回家买菜接娃,周末逛街shopping一把,宏光MINI EV都是不二之选,尤其是它小巧灵动的车身,在城市里这种优势被无限放大。
作为一款纯电动微型车,宏光MINI EV在安全规范方面或许没有传统乘用车那么严苛,但借助于上汽通用五菱的技术背书,在用料品质方面也绝非“老头乐”能够比拟的。
例如在三电技术上,整车配备了13.9kWh的锂离子电池组,采用笼式框架结构包裹,拥有IP68的防水等级,且具备电池加热和保暖功能。根据不同车型配置续航里程分为120公里和170公里,城市使用绰绰有余。
另一个体现宏光MINI EV“接地气”的设计,在于车内的功能性设计,五菱似乎是得到了日本K-car的真传,将MM(机械空间最小化、乘坐空间最大化)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宏光MINI EV后排座椅支持纯平放倒,亦可5/5分独立放倒,车尾空间最大可达741L,放下2个26寸行李箱、婴儿车等大件物品都不成问题!
此外,车内还巧妙的设置了前排奶茶杯托、门板后排储物格等12处储物空间,对于喜欢买买买的女性用户来说也是十分友好。
写在最后
其实倘若我们理性分析便不难发现,宏光MINI EV能在销量上获得成功,并非是因为它取代了低速电动车或是成为中国式的K-car,而是在于它从核心价值上与市面上的纯电动车形成了差异化卖点。宏光MINI EV是一台纯粹主打家用的代步车,一切花哨的配置对它来说都是浮云,相反消费者最在乎的实用性功能,却在车内得到了最大体现。
在我看来,将宏光MINI EV比作K-car这种说法本身是存在争议的,因为日本K-car卖得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扶持,而宏光MINI EV则是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更优质的代步选择。价格亲民还经济实用,毫无疑问,五菱在新能源这条“秋名山”路上再次实现了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