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一句广为人知的话。在传统的认知中,人们一向认为教育是国家主导的事业,也就是公办教育。
自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明确表述了国家关于发展民办教育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后。教育领域开始出现一批民办教育身影的参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40所,含本科院校1258所、高职(专科)院校1482所;成人高等学校265所。
在20年的时间里,全国高校从1813所增至3005所,高校数量的增长一方面表明教育普惠力度的扩大,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每年毕业生人数的激增。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同时,民办教育占比近4成,成为教育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在民办教育中又可以进行细分,其中企业办学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相比于其他教育力量,企业办学更能明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在企业办学的身上更能看到民办教育面临的困局。面对这样的困局,距离北京1788.4公里外的成都吉利学院给出了答案。
成都,一座象征着中国新兴崛起的城市,自2020年3月份起,北京吉利学院开始陆续搬迁至成都市,校名更名为吉利学院。同时,北京大学与吉利学院展开深度合作,预示着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开启新的有益探索。
1
疫情期间毕业874万学生 民办教育占比近四成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为历史上毕业生最大规模。社会在庆幸中国人才基数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也将为这874万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感到担忧。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暴发使得各行各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同比下降6.8%,这是自1992年建立季度GDP核算制度以来的第一次下降。可以说今年成为当之无愧的“史上最难就业季”,为此,国家把“稳就业”、“保就业”分别列为“六稳”、“六保”之首。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一方面因为疫情原因,另一方面也与社会供需结构矛盾突出密不可分。对此,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市场供需错位、学校学科设置、大学生自身定位、产业结构不合理,加之此次疫情的因素导致就业难空前加剧。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除就业难趋势加剧外,受疫情影响今年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了相应的财政拨款削减同样值得关注。6月11日,教育部在其2020年部门预算报告中表示,在教育支出(类)普通教育(款)中,高等教育预算数为1057.63亿元,比去年下降了10.79%。其中清华大学拨款经费被削减8.12亿元,北京大学拨款经费削减10.69亿元,仅是这两家的经费合计就被削减将近20亿。与此同时,为平衡东西部高等教育差异,国家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拨款增加了6000万。其中,根本原因在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开的“人工智能”、“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机器人工程”等专业都与当下时代发展密切相关。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民办教育学校达19.15万所 占全国比重36.13%,占重要的教育份额。教育人士呼吁,民办教育的贡献也应一视同仁。
随着民办教育发展至今,一定程度上国民对“贵公办轻民办教育”的认识有所改善。但与国外教育认知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放眼国际视野,民办教育具有很强的普遍性,以美国为例,在高等教育中民办私立教育更是“一枝独秀”,在美国排名前20的大学几乎都是私立大学,例如比较著名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以来,中国总共有超过500万人曾在海外留学或正在海外留学。其中,最优的留学生选择就读学校依然为国外民办私立教育学校。
2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源动力是“廉价国防”
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加速大洗牌,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对于高精尖科技行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而推动国家高精尖技术行业发展的根本在于人才,党中央多次倡导,21世纪是高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来自于教育,可以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源动力,是国家的“廉价国防”。
相对于公办教育来看,民办教育除了注重理论基础外,更加注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提倡人才在实践中创新,这是民办教育的核心所在。特别是民办教育中,企业办学相对来讲更加注重产学研项目的结合。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民办教育的繁荣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此外,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北约飞机轰炸,加之此前1991年美国发动海湾战争,两次事件中美国使用的高精尖武器使我国意识到国防力量的差距,这使得我国在高等人才需求方面更加迫切。当年党中央召开第三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民办教育参与高等教育再次提速。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这也使得外界深刻的意识到“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这一概念,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换句话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极度复杂,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理念不断对冲,世界局部冲突频繁,中美贸易冲突升级。严峻国际形势下,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十分重要。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未来五年新职业的人才缺口将达3000万。具体来看,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人才缺口500万;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人才缺口500万;物联网安装调试员人才缺口500万;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人才缺口200万;数字化管理师人才缺口150万。可以说,高科技人才严重短缺制约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
3
吉利办教育不图营利图什么?
7月23日,成都吉利学院即将落成揭幕。行业人士透露,在民办教育中,以不同投资人来区别的话有个人办学和企业办学。而相对于个人投资办学,企业办学对于未来市场需求和人才定向培养有着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吉利深刻的认识到汽车人才紧缺的现状。
吉利汽车作为最早的办学的企业之一,可以说吉利汽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教育发展史。自1997年吉利进入汽车行业开始,吉利汽车响应国家号召,也基于国内汽车人才极其缺乏的现实,开始创办学校。
办学至今已走过23年,吉利创办9所学校。目前,吉利院校在校学生超5万人,为社会累计培养人才15万。吉利汽车以主业贴补办学,吉利的非营利办学,形成了中高职到研究生的多层次培养体系,成为民办教育领域中独树一帜的存在。
此外,吉利办学并非“闭门造车”而是开放办学。2019年5月,北京大学和吉利学院签订协议, 战略支持吉利学院创新发展。教育人士认为,这是近几年民办高等教育的角色转换,此前民办高等教育更多程度上扮演公办高等教育承接者的角色,随着民办教育贡献力度提升,高等教育看到了民办教育中的积极力量。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1997年创办之初的吉利教育校园风貌
同时,梳理吉利办学史发现,吉利办学经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培养技术性人才需要。1997年3月,浙江吉利教育中心在临海市城东吉利工业园奠基,由此拉开了吉利兴办教育的序幕。20余年来,已为吉利及汽车产业链单位培养了25000余名优秀人才,众多毕业生已经成长为企业骨干人员。
此外,在高等教育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吉利学院建校以来,已有2000多位校友成长为国内大中型企业的高管,或成为吉利控股集团所属各单位的骨干力量。北京吉利学院成为“国家汽车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整个办学过程虽然很艰难,但是我们必须走下去。实践证明,吉利教育事业为吉利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第二个阶段,吉利汽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办学实践中找到答案。李书福坦言,吉利并购沃尔沃最大的挑战不是资金、技术等问题,而是文化融合的问题。为此,吉利在三亚学院增设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目的就是为推动全球型企业文化的融合和推广,帮助跨国企业接受和形成全球型企业文化。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吉利学院开办的学院和专业
在第三阶段,吉利办学已经形成超出企业化的发展思路。其中,针对社会紧缺的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等方面的人才缺口现状,吉利学院今年拟招生的学院包括汽车工程学院、智能科技学院、商学院、盛宝金融学院、人文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博雅学院等7个学院。招生专业则包括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33个专业。可以说吉利汽车已经形成有针对性人才培养系统,吉利在办学路上已经有了自己的差异化和高度,这也是北京大学愿意和吉利学院深度合作的核心所在。这在一定程度使得民办教育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产学研结合方面更加有针对性,更能满足当下时代的新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优秀代表,全面支持吉利学院这一非营利民办高校创新发展,彰显了世界顶级高校的高站位、大格局以及与众不同的责任担当,对有效解决民办高校办学痛点,打造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融通发展、创新发展典范,具有独特示范意义。
在今年3月,《教育部关于同意北京吉利学院变更名称、建设成都校区的批复》正式批复,同意北京吉利学院整体搬迁至成都市办学,按全日制在校生规模2万人进行规划建设,校名变更为吉利学院。迁址后的吉利学院,将依托吉利控股集团产业资源优势,在做好学科和专业群的战略布局,持续提升吉利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培养国家急需的应用研究型高级人才的同时,也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西迁成都后的吉利学院鸟瞰图
对于吉利学院的西迁,背后更离不开教育部、北京政府、四川成都政府、北京大学的通力合作。这是民办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建设民办公办高校融通机制、探索中国教育出路是一次尝试。
如今民办教育中,企业办学已经屡见不鲜,华为的华为大学、爱为书院、阿里的湖畔大学等已成为企业培养人才的缩影。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只有企业知道。这是企业办学的动力之一。此次,北京吉利学院迁址成都与北京大学签署协议,这是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的结合典范,未来,民办教育的路还很长,但值得期待。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