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速度与激情》里的速度和激情,《飞驰人生》呈现的温度和柔情,我更有共鸣。电影里那句“我没有想赢,我只是不想输”,替无数人说出了心底的倔强。每一个爱车的男孩,赛车手的梦想几乎都在16岁被终结,真正的热爱又在16岁被唤醒。手里握的,从杂志手机,慢慢换成了方向盘。又从这个方向盘换成那个方向盘。每一个盘,都有成长的痕迹,每一台经手的车,都让热爱更加笃定。我虽不是赛道的常客,但作为旁观者我知道:他们强的,是生命中难能可贵的血性。这是我和没吃早餐午餐一直拍到下午的小摄影师的对话。他没喊饿,也没说渴,我看到他眼里有光,在午后的阳光下,充满了力量。总体来看,这一次出来的照片,比上次去露营的时候要好多了。之所以会购入这台EVO9,是因为当时我需要一台能下赛道、有足够改装潜力、底子好、手动挡的车。EVO9我本身也喜欢了很久,当初刚开始玩车的时候,就是想在C63和EVO9二选一,但是EVO9对于当时还是小白的我来说,想玩透它还是难度比较高的,所以计划也就搁置了。这次刚好借着这个机会把这台惦记了很久的车收入囊中。找车的过程比较波折,从18年中开始找,直到19年初才找到这台车况让我满意的车,期间在省内看了七八台车,车况都比较抱歉。本来已经快要放弃这个车买FD2了,直到19年初,一个在山东的车主透过微博联系到我,说他有一台车符合我要求要不要看看,看了照片发现车子还不错,过了两三天手头上的事情处理完之后我就马上飞到山东。车况让我非常惊喜,内饰如刚出厂一般,100%原装。当晚就确定了购入这台车,第二天立马过户交钱拖回广州。虽然很久之前就一直把EVO9的介绍、别人的车评看得滚瓜烂熟,例如4G63潜力无限、四驱系统非常6、带mivec之后算得上是EVO序列内最强的一代等等等等,但是在拥有之前我一直不觉得我了解这台车。也的确,在拥有之后,这台13年前的车还是给了我不少的惊喜的。例如这台车的原厂设计就非常赛道化,下护板自带了刹车导风轨、波箱冷却通道、中网给中冷器留出了巨大的面积予以散热等等。所以让这台车不改装的情况下在炎热的九月的gic全力跑满一节而不会出现任何的温度过高的情况。很小的时候就有个跑车梦啦,当然了跑车不是人人都买得起的,我家境又不怎么样,第一台车是妈妈换新车后留给我的。出来工作后才慢慢赚钱,一直都是二手车,第二台车是05款的Gs300 我拿去移植了2gr然后镗缸到3.6再加机械增压,但是这个车也老,波箱不行,虽然车子有四百匹,却跑不过小钢炮。后来又换了45,零百做到了3.8s后又觉得不行,中后段太慢了。一定要实现梦想两门V8 ,刚结婚还没宝宝就打算赶紧再玩玩了,怕以后没机会了。正好遇到它 —— W204 C63 coupe。收回来的时候很残,现在也在慢慢收拾,还没到心目中完美的样子。![]()
我没办法想象没有电的生活。对于汽车而言,电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任何一副引擎都需要電來運作。然而電動車只是把“中間商”給擺脫掉,更直接地把該有的能量輸出給Instant power (瞬間力量) 。電動車此概念其實並不新。如果要追溯,电动车的誕生比燃油車早了50年,只是儲電技術不及如今先进。但是不要誤會,我并非環保主義者。我只是单纯地享受电动车的瞬间放电过程。电动车做到3.4秒的百公里加速时间比燃油车容易太多了。这样的瞬间能量释放,可以令它比燃油車出彎的反應更快。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輸出的能耗雖然能加快車的速度但能量消耗也相当快。爭取回来的圈速成績往往都是昙花一现,没办法长时间维持。关于Model 3,我莫名地喜歡这种簡約的風格。同时它也非常符合賽車在賽道的追求:輕而又穩!天生的低重心結合太空鋁的車架可以讓它穩穩地咬住每一個彎,操控极限非常高,甚至無需特別的改動,它在公路及賽道上都能有很好的表现。对我来说,Model 3可讓我不斷地挑戰自己的極限!这两个日子的主要区别是“有没有人伺候你”。赛道日有组织方,有服务,服务项目之一就是帮你攒局。就以AMG为例,你是AMG车主,想找其他AMG的伙计们到赛道去溜达几圈。你将有两个选项:第一,你是社交达人,自带AMG车友圈。那就可以直接自己凑人头,凑够了找组织方包时段就可以了;第二,你是自闭达人,买了AMG还是孤身一人。这个时候还是去找组织方,让他们帮忙攒局,建微信群,先聊个三五天,熟透了就可以在赛道面基了。*第一次做赛道内容,一定没你第二第三次看到的好,所以你除了期待,别无选择。故事感谢:Adam JUN、Vincent、George出镜感谢:我自己、AMG车主及亲属、工作人员、保时捷车主
-END-
「 年少輕狂,孤芳自賞 」
we are young we will fight we salute you
2020.05.20 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