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迎来了C-NCAP 2018版正式实施以来的首次碰撞试验。长安睿骋则成为国内首例完成去除车身覆盖件碰撞试验的车型。
![]()
7月1日,史上最严的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 2018版正式实施。据悉,2018版C-NCAP规则对此前执行的C-NCAP 2015版进行了全面升级,不仅增加了对行人保护、主动安全和电安全三项标准,还对原有的成员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都增加了中国新车尤其是自主新车参评的难度。
公开试验挑战,长安睿骋CC展示卓越安全性能
此次碰撞试验中,长安睿骋CC以50kph的速度再次正面撞击壁障。从碰撞结果来看,长安睿骋CC的车头受到了严重挤压,发动机盖板上扬并卷起,前保险杠从中间断裂并向两侧延伸,前翼子板出现明显扭曲。抛开这些车身覆盖件外,乘员舱基本保持了原样,车辆的A柱未发生变形,车门可以正常开启,车辆前悬挂正常,轮胎位置均保持了正常位置,中控台、车上电气系统正常。
![]()
首例C-NCAP碰撞试验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还增加了一项去除车身覆盖件的“铁骨铮铮”碰撞试验。这项试验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打造的“中国高度-汽车安全公开测试系列活动”之一,旨在让消费者感受到中国品牌在内功上付出的努力和实力,让消费者理解,车辆安全性的好坏,要看“里子”而不是铁皮。挑战C-NCAP 2018版新规的长安睿骋CC也有幸成为首个参加该项试验的新车。
![]()
工作人员将睿骋CC的四门两盖、翼子板、前围、头灯等所有钣金覆盖件全部去除后,再次按照C-NCAP的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了正碰试验。结果显示,长安睿骋CC在“去皮”撞击后防撞梁和吸能盒及时有效溃缩,A柱仍未有任何变形,气囊及时弹出。
![]()
对比两次碰撞结果来看,无论“带皮”还是“去皮”正碰,睿骋CC的乘员舱都保持了原貌,前悬挂、轮胎也都保持了原位。也印证了“车辆安全与铁皮薄厚的关联性不大”这一观点。长安睿骋CC以其安全技术及安全性能,最大程度降低了事故安全风险,向世人展示了以长安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日益出色的安全性。
追求极致安全技术 长安睿骋CC致力安全出行
其实,这个结果早在长安的意料之中。长安方面表示,睿骋CC整车在安全车身结构旨在减少一次碰撞造成的伤害。睿骋CC的前防撞横梁采用铝合金材料,降低重量的同时吸能效果更佳。睿骋CC对车身机舱纵梁等主要传力结构进行了优化,确保在碰撞中能够吸收大部分的能量并改善前壁板的侵入量,有效降低了乘员所受冲击。还需要指出的是,睿骋CC的乘员舱结构采用了强度达到1200 MPA以上的超高强度钢板。在碰撞后可以看出,睿骋CC的乘员舱保持完好,保证了驾乘人员的生存空间。同时,睿骋CC配备的未成年人保护系统安装装置在碰撞中也提供了有效的儿童的安全保护。
![]()
长安睿骋CC的乘员保护系统设计有效减少或避免了二次碰撞造成的伤害。车辆配备的安全气囊及溃缩式转向管柱,在碰撞过程中气囊展开对乘员提供缓冲保护,有效的保护乘员,降低了乘员伤害。
![]()
客观地说,作为“铮铮铁骨”试验的首位“挑战者”,长安睿骋CC在中国汽车安全测试领域内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那份果敢和自信可见一斑。
参与安全公开测试 长安睿骋CC展示“中国汽车力量”
时至今日,“车辆安全与铁皮薄厚的关联性不大”早已成为业界共识,但消费者对自主汽车品牌的安全性能仍然存在着很多认知误区。有些消费者误认为发生事故时车身覆盖件受损代表安全性能差强人意。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安全性仍持怀疑态度。
![]()
长安睿骋CC凭借此次权威、公平、公开的安全技术测试平台,国内首次公开去除车身覆盖件碰撞试验不仅展现了长安品牌的安全技术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消费者对车辆安全的误区和对自主品牌安全性的顾虑。
不难看出,将满足消费者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美好出行”作为品牌梦想与品牌行动的长安,对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投入与力量贡献,不仅准确诠释了长安汽车“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企业愿景,更凸显了长安汽车为实现“更加美好地融合汽车、人和生活”的社会责任,正全力以赴的勇敢担当。
![]()
我们也希望,消费者能够从长安睿骋CC的“去皮”碰撞试验的成功,更加理性地认知车辆安全,同时也可以更客观地看到中国汽车汽车在车辆安全方面取得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