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后期,苏联政府决定大力发展北部和远东的经济,开始大规模的开发林业等自然资源,这需要大量的林业和建筑业运输车辆。但是,当时明斯克等苏联汽车卡车厂只能满足远东开发的部分需求,造成了该地区运输车辆的短缺,尤其是林场特别缺乏重型卡车。在这种情况下,苏联领导层将注意力转向东邻日本,上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已经是汽车生产大国了。
![]()
1969年,日本的轿车已经走向世界,同时它成为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卡车制造国(当年卡车产量为202万辆,相比之下,苏联汽车工业当年生产了50.4万辆卡车,虽然日本卡车中75%是轻型卡车(有效载荷小于1吨),但重型卡车(苏联汽车工业最需要也是技术薄弱的环节)日本是领先于苏联的,当年日本生产了7.7万辆重型汽车。
![]()
苏联人需要卡车和工程车辆,而日本人需要木材,这个易货贸易开始进行了。苏联进口了一小批量日本自卸卡车、重型半挂拖车、起重机、挖掘机和推土机。第一批进口的卡车中有四辆重型半挂牵引车,型号分别为三菱-Fuso W150和小松-日产-NWF 12T(各两辆,都是6x6驱动),可以牵引45吨重的半挂拖车。但是这两辆车的性能是有区别的,小松-日产-NWF 12T的动力为335马力柴油机,有效负荷12吨,三菱-Fuso W150的动力为250马力的柴油机,有效负荷10吨。
![]()
三菱-Fuso W150
所有这些车辆都在苏联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林场使用(也是测试),从1969年年初到1969年10月份,这四辆日本重型卡车在远东林场的平均行驶里程为2万公里,当年苏联工程师的使用测试报告是这样写的;两个品牌日本重型卡车可靠性很差。三菱-Fuso牵引车上的万向轴和散热器故障,电气、离合器和供暖系统故障。小松-日产车的问题;除了发动机经常发生故障、离合器、电器,差速器、减震器和变速箱也经常出问题。此外,在测试结束的第一阶段,所有车辆底盘都出现了裂缝,而在测试和使用结束时,四辆卡车都不能正常使用了。
![]()
1969年进行测试中的小松-日产 KNWF 12T
除此之外,苏联工程师和司机们还提出了日本重型卡车其它缺点,比如重载情况下三菱-Fuso功率重量比低(5.65马力/吨),发动机散热器位置过低且缺乏保护。而小松-日产车的缺点是废气浓度高、没有同步器、制动器脆弱,驾驶人机工程差,车辆的维修不便。
虽然说了很多缺点,苏联工程师眼里日本卡车也不是没有优点的,关于优点,使用测试报告中只写了一条;行驶平稳性比苏联卡车好。
![]()
1970年改款后的小松-日产 KNWF 12T
嘴上说一套实际做起来却是另一套,1970年苏联远东哈巴罗夫斯克林业联合公司总共进口了2000辆日本重型半挂卡车、起重机以及自卸卡车,用于森林树木采伐工作……
还有,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苏联政府还有一种通常的做法;少量购买欧美和日本最新型号的汽车,经过全面测试后一些认为可以“参考”的车辆会被送到生产类似尺寸的汽车工厂中,然后山寨仿制其中的一些技术。这批车也是这样,测试使用结束后的小松-日产 KNWF 12T牵引车最终被送到了苏联克列缅丘格汽车制造厂(生产克拉斯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