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元年。当时国家有补贴,地方有支持,舆论有引导,消费者有热情……很多民间资本似乎看到了无限的希望,毕竟连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都说过“2020年吉利汽车90%的销售为新能源汽车”的话,想必那些小车企,只要分小小一杯羹,也是惊人的经济利益。
![]()
一时间,无数造车新势力风起云涌,不要说消费者眼花缭乱,大部分像我这样的汽车编辑也只能认个大概。哪知3年后的2019年,一切都变了样,补贴的退坡伴随着消费者们的怀疑,还有那四分之三的造车新势力的最终产品,依旧还停留在PPT。迄今仅有蔚来、威马、小鹏、哪吒等10余家完成了整车交付。
近日有媒体曝出,造车新势力之一的“绿驰汽车”,由于经营不善和资金链断裂,已经在本月初“卖身”给国企。而绿驰的出局 ,显然也为其他造车新势力敲响了警钟。
![]()
2020年3月6日,绿驰汽车已完成股权变更,投资人新增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本次股权变更后,河南国投增加资金额约为20.2亿元(至此注册资本由约13.47亿元变更为33.66亿元),持股比例为60%,成为绿驰汽车的实际控制方。而深圳九州汇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0%。
![]()
至此,河南省人民政府通过间接的方式获得了绿驰汽车的控股权,而国资入股造车新势力、并成为控制方,这还是史上第一家。
回顾绿驰汽车的历史,发你会发现虽然短暂,但很有代表性——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注册资本为13.5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汽车科技专业领域内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销售汽车等方面的业务。
![]()
作为此前的唯一控股方,深圳九州汇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控股了4年时间,绿驰汽车却没有进行过一次融资。回看同为造车新势力车企蔚来的创始人李斌所说,200亿造车只是个门槛,而绿驰汽车只依靠公司注册资本的13亿元人民币撑到了今天,也算是个奇迹。
![]()
2018年,是绿驰汽车最活跃的一年。
2018年1月,绿驰企业战略发布,首款轿跑概念车发布、首款量产SUV发布。
2018年6月,绿驰汽车九江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正式签约。计划在九江经开区投资55亿元,兴建年产20万台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一期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0万辆整车的厂房,二期建成后可实现年产20万辆整车。
同样在6月,绿驰汽车曾对媒体宣布,未来绿驰汽车将会推出名为CC、M、S的三个平台,以半年推出一款新车的速度投放新产品,并于2019年6月上市首款紧凑级SUV车型。
在2018年,时任绿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的王向银曾表示,绿驰汽车将通过联合制造(代工)、自主申报、购买资质三条渠道并行的方式获得造车资质。
![]()
然而进入到2019年,绿驰汽车开始走下坡路。
2019年3月,绿驰汽车高层发生变动,绿驰汽车集团原创始人兼CEO王向银向董事会递交辞呈,绿驰汽车集团原常务副总裁任亚辉接棒王向银任绿驰汽车CEO,成为绿驰汽车的实际控制人。成立三年创始人放弃绿驰,这背后的含义值得深思。
5月,绿驰汽车曾与长安宣布合作,用已经退出中国的长安铃木闲置产能为绿驰汽车代工,让人本以为新车面世有望,但至今未有下文。随后有网友在网上发帖,称绿驰汽车拖欠数月工资未发,资金链断裂等消息,而位于九江的生产基地仍旧处于平整土地的状态,至今仍未取得进展。
![]()
从2020年年初开始,绿驰汽车的相关业务基本停摆,内部核心班子实质上已经处于解散的状态,在被河南省国资控股后,核心团队已经“出局”。
![]()
绿驰汽车的倒下,无疑在公众面前,彻底戳破了“造车新势力”的肥皂泡。没有融资、没有产品;却满世界吹着要投资、要建厂;以几个模仿严重的概念车模型做粉饰,以几张制作精美的PPT开发布会,最终很可能是黄粱一梦,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