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费数年时间、无数精力和金钱,
打造一台dream car,
并且把它带到它最应该去的赛道上撒野,
是无数玩家的梦想。
但如果它在赛道上撞毁了,
你会想要使它重生吗?
每个人给的答案或许都不一样,
但对于Jun来说,
答案只有一个。
![]()
转载自speedhunter
编译:王翅膀
时间回到2016年,
Jun不幸在筑波赛车场把他的NSX撞毁了。
值得庆幸的是他本身毫发无伤,
但应用了大量铝制部件的NSX状态如何,
我们却不得而知。
但无论当时的情况有多惨烈,
Jun又用了数年时间把他的NSX重新带回人间,
而这次,
它变得更加趋近于完美了。
![]()
借着车祸的机会,
Jun对NSX的空气动力学组件进行了大幅度的升级,
但巨大的宽体竟与车身融为一体,
没有丝毫违和感。
他没有选择简单的安装市售宽体套件,
而是根据自己的审美和实用性进行了取舍和混搭,
以达成现在这种极端和谐的效果。
![]()
![]()
全碳纤维前盖被进行车身同色喷漆,
但保留散热口的碳纤本色,
漆面的过渡处理也非常用心。
而前杠也基于Sorcery提供的改件进行了深度改造,
以搭配自己定制的碳纤维前唇及风刀,
同时在跳灯下方提供了更大的进气口。
谢天谢地,
他没有为了极端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而使用固定式头灯,
对于拥有跳灯的车主来说,
放弃跳灯无异于让他们自杀。
![]()
整个车的前半部分,
看起来有点像传奇的Raybrig JGTC GT500 NSX,
这可能是我们面对这台宽体却没感觉到有一丝违和感的主要根源。
![]()
![]()
但定制的全LED尾灯、前后贯通的后轮拱、Esprit 052 GT尾翼
以及一个巨大的碳纤维扩散器,
构成了整台车的后部外观,
相比GT500 NSX,
多了一丝科技感。
让我们由外而内的介绍这台车吧:
![]()
前18后19寸RAYS Gram Lights 57Xtreme轮圈,
为本就很扁的NSX增加了更深层次的俯冲感,
搭配邓禄普DIREZZA ZII,
满足走街姿态和抓地力;
而落场时则换上前17后18寸RAYS Volk Racing TE37SL,
轮胎也升级为半热熔的横滨ADVAN A050。
![]()
悬挂方面,
Öhlins减震器和Eibach弹簧的搭配可谓天作之合,
经过仔细调校,
在走街和赛道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同时车高设定做得也非常棒。
![]()
打开引擎舱,
蓝紫色进气歧管和正时盖罩在黑色主调的机舱中格外亮眼。
![]()
机舱内大部分气管均被换成了蓝色的硅胶制品,
在耐高温提高寿命之余还取得了色调统一的效果,
甚至连发电机内的漆包线圈都是蓝色的。
![]()
这台TODA出品的3.1L C30A引擎
在动力和响应性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并且在上次事故中毫发无伤。
Jun选择为它更换了一套RYF GT全钛排气,
声音调校得非常特殊。
![]()
原厂5速变速箱的齿比没有被改变,
而是搭配上一颗4.4大尾牙。
为了应对额外的扭矩和动力,
轻量化飞轮、Exedy Carbon-R双片式离合器、
OS Giken Super Lock 1.5way LSD还有更宽大的后轮,
都是必需品。
当这一切被加入传动系中,
这台NSX就获得了足以与外形相称的性能。
![]()
内饰中后部饰板已被拆除,
Okuyama防滚架用来保护驾驶员,
同时增加一点扭转刚度。
而Sparco Rev2桶椅用来日常驾驶比较折磨人,
可在赛道上,一切能牢牢抓住你的东西都是有用的。
![]()
整个驾驶舱内绝大部分地方都是那么常规,
唯独仪表盘是特立独行的存在——
塞入一台Nexus平板并运行Defi Smart Meter app,
瞬间把整台车拉入21世纪。
智能化设备的加入除了能显示车辆各种数据之外,
还能以log形式记录,学习了。
![]()
笔者丝毫不怀疑日本人对于“build car”这件事的执著程度,
与其整天寻找合适的后市场零件来搭配,
不如对整台车进行完整的富有理性的计划和思考。
最终的成果就是这台看上去极端和谐且平衡的NS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