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感觉时光如此漫长!
自1月23日武汉封城至今,已经月余了吧!原以为很多人跟我一样,已经习惯了鼹鼠一般的生活。遗憾的是,与“食”的诱惑力相比,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方中山胡辣汤事件就是一例。而人头攒动的场景,也已经在很多地方重演了。
由此看来,我们俗人还是一如既往的热爱人世繁华,甚至于连之前深恶痛绝的堵车也开始怀念起来了。不用怀疑,当伤疤一点点好起来之后,我们也一定会忘记曾经的刻骨钻心之痛。
没错,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时代的灰落到别人头上时,我们真的感受不到“泰山压顶”的痛楚,甚至于会讥笑别人的矫情。
从未感觉数字如此沉重!
这一个多月时间里,似乎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天早上8点,要做的事情就是打开手机上的“抗击肺炎”专题,焦虑地认真地观察每日持续上升的数字,尤其刺目却无法回避的,是那一行黑色数字。
对不起,那不是流量。那是一个个生命,一个个家庭,一个个死生离别的场景,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呐喊,一双双无助绝望的眼神,一双双从地狱边缘伸出的手掌……
2003年,我们也诅咒过,悲观过,无助过,绝望过。但时光真的可以改变一切,17年来,我们似乎都忘记了,直到类似的重锤再一次当空袭来。
我们的思想已经窒息,无法辨知天灾和人祸的区别。在灾难的舞台上,生旦净末丑依次出场,毁誉忠奸模糊不清。真相打了马赛克,黑锅乱飞迷人眼,我们甚至不知道该怨恨谁、该诅咒谁、该相信谁。好的是,我们终于知道,天使真的是穿白衣的。可是,那么多人曾是那么的憎恨他们。
可是,那又怎样?我们不是一样终将遗忘?
从未如此渴望接近真相!
我们急切搜寻自以为是的信息,我们疯狂转发自以为接近真相的“小道消息”,最终看到的是404和令人心悸的惊叹号。有些人的微信号被封了,有些人微博被关闭了,有些文章和留言莫名其妙消失了。
还好,我们看到了方方坚持更新的日记;还好,我们看到了易中天的只言片语;还好,我们看到了胡舒立和财新的冲锋。宏大的场景叙事和感恩式的信息披露,自有其重大的战略意义。但让更多人说话,是一种政治智慧。而天,也真的塌不下来。
可悲的是,新中国成立已经70多年了,些许的民智依然令人发愁!有人只想看到世间的美好,对丑恶却选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于对批判者大加侮辱、谩骂和热嘲冷讽,动辄就以投诉、举报等可怜的方式,来屏蔽不悦耳的声音。
探寻真相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热血从未如此之澎湃!
纵然世态炎凉,但丝毫不要怀疑,我们血管中仍膨胀着热血。有人说: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可耻的。
其实,可耻的不是诗词本身,而是写诗的人。那些我们曾经不屑一顾而今剃净青丝的白衣天使不值得歌颂吗?那些抛家弃子千里远征奔赴江城的绿装战士不值得鼓舞吗?那些受尽委屈擦干眼泪默默忍受只为多挽救一条生命的勇士们不值得褒奖吗?那些纷纷捐款捐物送粮送菜送物资的企业和个人不值得弘扬吗?
正是他们身上流淌的热血,让我们看到了生的希望,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可耻的是,有些人,把别人的血泪付出当成了理所当然;有些人,玷污了诗的神圣,侮辱了中华文化的高尚。
媚骨和傲骨,天壤之别!
很多人一向认为自己拥有最优秀的基因,不仅要把自己的卑劣和丑恶当成顺理成章,还要去抨击和指摘并不符合他内心诉求的个体和行为,或者动不动就施以语言暴力或者所谓投诉的权力,这不仅仅是一种愚蠢……
从3月1日起,全球史上最严厉网络信息审核标准开始正式实施,朋友圈和各大微信群一阵乱飞,热度远远超过了尚未解除的疫情。其中,最应该划重点的是第24条: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不得通过人工方式或者技术手段实施流量造假。
诚然,流量造假确实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而且今天起又涉嫌了“违法”。但扪心自问,报社杂志的社长和总编们,有几个没有虚报发行量的?电视台的台长和总编们,有几个没有谎报收视率的?各大门户网站和APP的CEO们,有几个没有谎报订阅量、下载量和浏览量的?自媒体的各位千万级甚至亿级的创始人们,有几个没有刷过流量的?那么多的客户爸爸们,有几个对此事不是心知肚明的?
对不起,我又说实话了,我有罪!不,我们大家,都有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