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创新,光束汽车的合资方式值得我们好好聊聊。
12月16日,长城汽车发布公告,光束汽车生产基地项目已经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这意味着长城汽车和宝马集团合资的光束汽车项目正式获批。而在此之前,光束汽车项目已经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正式启动。
有几个数字我们需要着重说一说。光束汽车项目总投资为51亿元人民币,双方采用50:50的方式进行合资和合作。光束汽车工厂的建设期是2020-2022年,目标是建成一个具有高度灵活性、能够高度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工厂,年标准产能为16万台,预计拥有约3000名员工。而光束汽车将来的产品,将分别去往长城和宝马现有的渠道进行销售。
这样的合资方式,是之前中国汽车产业从未有过的。
▼
在中国汽车行业以往的合资模式里,中方所拥有的话语权通常都不会太高。受制于自身条件,当年喊出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口号现在来看还略有几分滑稽。在开放合资股比之后,外方更是想要甩掉中方这个拖油瓶。比如特斯拉跟中国眉来眼去了很长时间,等的就是独资建厂这个机会。
而光束汽车是50:50的合资公司,在平等的前提下,长城和宝马双方实现了优势互补。从合资公司的人员配备就能看出这一点,光束汽车采用管理委员会的形式,对重大事项和需要决策的事情通过管理委员会来进行方案的决策。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也具有平等的建议权和决策权,光束汽车将由6人组成董事会来管理。董事长是由长城汽车任命,副董事长由宝马集团来任命。宝马擅长技术,光束汽车的首席技术官就来自于宝马集团,由他来主导合资公司的研发事务;而长城擅长生产制造和流程管理,光束汽车的首席运营官就由长城汽车来提名。
在产品方面,光束汽车会专注于联合研发和生产,通过双方优势资源开发和制造产品。与此同时,产品的销售会按照品牌通过双方既有的经销商渠道来进行,这样光束汽车的产品就不会涉及到渠道核心利益,也就不至于重演此前一汽、上汽、奥迪三方的明争暗斗。光束汽车只会聚焦在研发实力和生产能力上,这也是光束汽车项目的合资合作创新所在。
▼
成功的合作,必须是双方受益。对于长城汽车来说,虽然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是他们依旧是汽车行业的新兵。面对宝马集团,就像是面对前辈和老师。
无数的例子已经证明了,直接拿对方的产品生产是学不到东西的。只有本着创新的模式共同研发,长城汽车才可以更多地向宝马集团学习在技术管理、国际市场运营、对全球法规理解方面的经验,这些才会给长城汽车带来更多的价值。
而对于宝马集团来说,他们本身的企业规模没有奔驰和奥迪那么大,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分摊成本压力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比如宝马全新的Z4就是和丰田联合开发。从宝马集团的战略动因和战略逻辑来讲,在中国这个高度城市化的市场当中,MINI品牌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要想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本地化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前提。通过与长城汽车的合作,宝马集团的目标是学习如何让小车一方面保持它的豪华特性,同时又能实现合适的价格。
现阶段MINI的车型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定的销量疲软,这就很需要中国市场和新能源这两股力量来刺激销量。至于具体的车型,宝马集团否认了近期在英国率先投产的纯电动MINI,所以将来在光束汽车投产的MINI车型将会是全新的新能源产品。
▼
全球化是光束汽车合资的目的和意义。光束汽车未来的产品不仅要提供给中国市场,更要出口到全球市场。立足中国,放眼全球,这是在中国扎根的合资公司所应该有的样子。
光束汽车的合资,是一种创新的合作方式。全球汽车行业在最近几年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中国已经拥有了新能源车的全产业链,同时在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等领域也有着比较突出的成果。所以中国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全球汽车的产销大国,中国的汽车企业也应该有更强的自信,站在全球这个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实力。
END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