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承载式车身、几把锁、低速四驱……”当你在和一个越野老炮聊车时,免不了会听到上述几个关键词,而在这其中非承载式车身应该是大家比较模糊的一个概念。那到底什么是承载式和非承载式车身呢?它们对于车辆有什么作用?今天论哥就来为大家科普一下。
![]()
在说非承载式车身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承载式车身,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马路上跑的轿车以及大多数的城市SUV,都采用了承载式车身结构。
![]()
简单来说,承载式车身没有独立的车架,整体架构由车身和底盘组成,其中车身又包含了车身覆盖件和车身结构件,车身覆盖件就是我们车身上的发动机舱盖、车门、车顶等部件,主要起到装饰、遮挡的作用,而车身结构件就是分布在车身骨架上的那些钢性部件,主要作用是对整个车身进行支撑,以及承受车身冲击和扭转的作用。
之所以我们的车辆普遍采用这样的结构,其原因自然是因为他的优点更符合我们日常用车的需求和逻辑。比如承载式车身的整体质量更轻,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车的质量小了,对于自重导致的燃油消耗量就会减少,对操控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同时,由于结构件的减少,使得车辆对车内空间的利用率更高,为乘客提供更宽敞舒适的乘坐空间。
如果要说缺点,承载式车身在抗扭钢性上会比较弱,车辆的承载能力也比较有限。不过这些都是在一些极限情况下,相对非承载式车身而言的。
![]()
而所谓的非承载式车身指的是车架承载着整个车体,发动机、悬挂和车身都安装在车架上,车架上有用于固定车身螺孔以及固定弹簧基座的一种底盘形式。通俗点儿来讲可以理解成小时候玩的四驱车,将整个车壳卸下来同样可以跑。
基于其结构属性,非承载式车身自身拥有优异的强度以及车身刚性,在面对不平整路面时抗颠簸能力强。同时,因为有独立大梁的存在使得底盘的整体强度更高,即使是在面对极端路况时四个车轮不能实现平均受力,也能由车架承担而不至于将力传递到车身,因此拥有更好平稳性以及安全性。
![]()
得益于非承载式车身作为越野的基础,同时配合四驱系统以及整体桥悬架在遇到复杂路面时所带来得天独厚的优势,像牧马人这种车,虽然售价都不便宜同时乘坐舒适性也不佳,但也能成为美国唯一一台在原厂状态下轻松穿越卢比肯小道的越野车。
当然了,凡事有好必有坏的一面,比如非承载式车身在公路行驶的表现相比承载式车身的车辆会弱很多,由于车身和车架是刚性连接,虽然在面对复杂路况时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城市公路上行驶时,却不如普通轿车平稳,甚至会产生颠簸。
其次,由于车身是安装在车架上的,因此其地板无论如何也要高于车架。这样一来,整台车的重心也会相应变高,高速行驶时,高重心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最后一点,非承载式车身较高的生产成本以及更大的重量不光会使得整车售价更高,同时也会产生更大的油耗,对于一些后续的保养、维修,也要麻烦得多。
![]()
其实就像是后驱一样,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乘用车的绝大部分都是承载式结构。可以说能取代的都取代了,就剩下那些不能取代的和取代不起的了。不能取代的一是货车,二是越野车,为了载重,为了越野和应对恶劣的路面,必须有厚重的底盘,但为此也必须忍受其他的所有缺点。取代不起的就是廉价的如微面之类的微型客车。
当今,国外的SUV也几乎全部都是承载式结构,从便宜的CR-V、RAV4、福特的翼虎,到贵的宝马的X5、沃尔沃的XC90、保时捷卡宴和大众途锐,都是采用的承载式车身;剩下的采用承载式车身的硬派SUV也都经历过了不少的优化,驾乘质感相比从前提升很大。因此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弄懂两种车身结构的概念很有必要,但要选承载式车身还是非承载式车身,不用顾虑太多其他的因素,从自己的用车需求去出发选择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