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生活中什么东西对你最重要?
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不少人,答案或许是手机。
没错,对很多人来说,手机仿佛就像长在身体上一样,不拿着就浑身难受。很多人的日常就是这样,醒来第一件事是看手机,睡前最后一件事还是看手机。上厕所要玩手机、坐地铁要玩手机,就连洗澡之前也要摸一下手机。5分钟不看手机,似乎就怕漏掉什么,如果手机丢了或忘在了家,更会感到极度不安,就好像魂魄丢掉了一部分。
对手机屏幕的上瘾,也延伸到了汽车之上。看车看手机是影响安全的违法行为,于是汽车厂商们也“贴心”地推出了越来越大的中控大屏——自从特斯拉起了这个坏头,越来越多的车企采用了中控超大屏的设计。尽管不少车型上的大屏徒有巨大的尺寸,像素粗糙、延迟严重、手感不佳,但大屏就是能吸引眼球。
2019年7月,终于有一个车企敢于站出来对这一恶劣风气说不,这个勇敢的车企是一贯特立独行的马自达。
为增加行驶安全性,马自达宣布旗下新车将取消中控触摸屏。据英国媒体《每日快报》报道,马自达官方发布消息称将在未来所有新车型上取消大尺寸中控屏幕——即将海外上市的马自达3将不再配备触摸屏。根据马自达的研究,当驾驶员在任何车辆中触及触摸屏界面时,他们会无意中向方向盘施加扭矩,并且车辆会偏离其车道位置。
此外,马自达北美公司人机接口与信息娱乐工程师马修·瓦尔布埃纳(Matthew Valbuena)也表示:“在使用触摸屏时,驾驶员必须看向屏幕,这也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然而,马自达的“断舍离”,却引来了不少人的嘲讽和质疑。有人说,在中国市场已经表现不佳的马自达,这是自绝于中国市场。
首先,马自达其实并非要彻底取消中控屏,而只是用一个面积较小的非触控屏联合HUD功能取代中控触摸大屏的功能。此外,马自达还准备了操作更简单、不影响驾驶的触觉控制方式。
例如通过旋转式的按钮来操控对媒体播放等应用的控制,比如左右旋转切歌,按一下静音,长按关闭屏幕等等。同时,还将屏幕放在司机正前方,让驾驶员在使用的时候目光尽可能少的远离路面,并把显示器和照明亮度都进行了严格限制。
以新一代马自达3为例,其中控设计基本还原了概念车Kai的理念,按键布局被简化,而空调出风口也被缩小并移到控制区域的两侧。这种变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减少中控区域对驾驶员的注意力转移,提升驾驶安全性;由于马自达3的中控显示屏不支持触屏操作,因此它并不需要考虑屏幕与驾驶员之间的触控距离,一切变化都是为了尽量减少驾驶员注意力转移而出发的。
中控大屏从备受争议到成为主流,不过短短数年。2014年特斯拉Model S上市之时首次采用了业内唯一的17英寸触控屏,当车载屏幕尺寸无限制地增大之后,人们似乎开始对大屏习以为常。而这种随大流、对消费者无限妥协的态度,正是如今汽车设计日趋同质化,丧失个性之滥觞。即便是奔驰、奥迪也无法免俗。
从诞生以来,马自达一直专注于驾驶。例如它曾经执着于转子发动机,如今专注于提升内燃机的燃效,而非简单粗暴地给汽车加上电池和电动机。敢于逆时代潮流,或许正是马自达能够收获一众死忠粉的重要原因。
当全世界都被特斯拉“带偏”的时候,马自达的这一尝试值得尊敬。专注于驾驶操控,而不是依赖于驾驶辅助和便利功能,相较于在自动驾驶上极端激进的特斯拉,马自达更忠实于汽车的“初心”。毕竟,汽车是交通工具,而非数码玩物。
可以确定的是,不去使用触摸屏,在安全上绝对是有利无害的,使用方向盘和手边的旋钮、按键,显然比需要偏头、将视线下移的触摸大屏更有利于专心驾驶。事实上,随着HUD技术的进步,导航等信息完全可以呈现于挡风玻璃之上(就像捷豹路虎的“透明引擎盖”),以完全不干扰驾驶者视线的方式达成。由此看来,中控大屏绝非汽车的必需品。
反观一些盲目跟风的汽车品牌,甚至把能在车机上玩“农药”、“吃鸡”当成了噱头。这种做法不但媚俗,也对行车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对于汽车科技的发展并不具备积极意义。
汽车再怎么变,交通工具的属性永远不会变。再好的人机交互系统和辅助配置,都是为了我们在路途上有更好的体验。在自动驾驶真正实现之前,车载屏幕永远不应该向手机屏幕靠拢,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安全与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