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创立吉利的李书福,已经把吉利引向万人瞩目不得出一丝差错的境地,如履薄冰是成为中国品牌一哥的吉利人时常挂嘴边的词。
但此时的吉利,更像当年的菲利普·珀蒂,爱上了纽约世贸大厦高达110层(412米)的两座大楼,便任性地在大楼间架起一根钢丝,在世人的仰望里肆意进行惊心动魄的表演。
只是钢丝上的吉利不能出一丝差错——2019年1月,吉利发布业绩公告,因为销量下滑,股价相较2017年11月的高点瞬间蒸发60%。3月初,吉利公布2月下滑销量,股价再次下跌,舆论“风动”。而且延续2018年的供应商矛盾,暴露在中报中总借款、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异常的表现,让外界对高歌猛进的吉利后续的发展也不像前两年那么笃定——一点微小的失误都可能让吉利从钢丝上掉下来。
但吉利或许也在钢丝上痛苦并快乐地嘚瑟着。而吉利为什么要走钢丝?吉利如何保证不在“众目睽睽”的高压下掉下来?
吉利为什么要走钢丝
电影《云中行走》里,菲利普在8岁时第一次见到走钢丝的人,之后痴迷乃至疯狂。菲利普一直被问“为什么要走钢丝”,他给的答案是“生命”:“这就是人生”。
现实里的吉利,应该也一直处于钢丝上。35岁的李书福当年选择创业,也就选择了在钢丝上游离。理想主义的李书福,也让吉利整个企业体现出明显的理想主义风格。一线销售负责人,说起5+2、白加黑的工作时间,笑着指着李书福的照片说,老板都那么拼,整个企业的风格都一样。
和菲利普一样,吉利大概也颇享受自己在中国造车史上独特的生命力和存在感。吉利对挑战表现出明显的欲望——历经千辛万苦,成为中国品牌里第一个收购国际豪华品牌的;再成为中国品牌里第一个入股豪车霸主BBA里最难搞的奔驰的;又成为中国品牌第一个拥有跑车品牌的等等。
吉利应该很喜欢这种被人仰望的感觉,所以一次次发起挑战。
最后,吉利在2017年真正迎来万人瞩目的表演——2017年,吉利汽车全年累计销量达124.71万辆,同比增长63%,瞬间称霸中国品牌一哥,聚光灯一夜间聚集在这个收购沃尔沃已经长达6年一直被坊间用各种猜测误伤的品牌,吉利在钢丝上开始了特技表演。并把表演时间延续到2018年——吉利同比增幅超20%。
各种特技表演背后都是艰难险阻和质疑、冷嘲热讽,就像菲利普当年要在纽约世贸大厦两座大楼间走钢丝需要经历的。但李书福的危机感促使吉利必须用“走钢丝”的方式,获取关注,获取流量,进而用实力证明销量。
李书福曾在一个论坛上很冷静不紧不慢地说,“随着汽车合资股比逐渐放开,5年以后,外国车企进军中国之路将不再存在门槛。接下来的5年,对中国品牌既是机遇,也是无情的挑战。自主品牌车型大多偏向低端,薄利或不赚钱,而合资品牌的车型都是偏高端,能大量赚钱。如何与中国政策相协调,坚定信念,抓住这5年的机遇,是所有中国品牌应该思考的问题。”
这鞭策吉利一直选择走钢丝,挑战各种别人没见过甚至没想过的事情,集中体现在对产品的苛刻和成本的精榨。
最直接的例子是吉利嘉际秒杀对手的11种车型,横跨燃油车新能源车、三缸机四缸机、手动挡自动挡等等目前市面上该有的细分领域,这11种型号都集中在一款车身上,没有见过。
而2月底刚亮相的吉利GE11,工程师透露,开发历时2年共7个阶段,期间提出过至少200种设计方案,经历过几千小时的仿真分析(CFD计算),“风洞响 黄金万两”的风洞试验做了7次大约80小时。
这种兴奋又痛苦又期待挑战成功的走钢丝心态,吉利深谙其中美妙。
所以这大概也能解释,为何2018年一片唏嘘的惨状里,吉利一哥地位稳固,全年无人能撼动。最终收官150.08万 辆,即使在最后一个月“惨败”,全年同比增长仍高达20%。
且吉利的市场份额在这几年逐步提升,2016年3.1%,2017年5.1%,2018年5.9%。
吉利一直用“走钢丝”的心态把握各方平衡。
吉利如何做到?
吉利的平衡杆
走钢丝的人,都需要平衡杆保护。钢丝上的吉利,拿的平衡杆是产品。
或倾向于轿车,或倾向于SUV,或倾向于燃油车,或倾向于新能源车。所有倾向都不能有太大偏幅,两端的产品需要维持平衡。
吉利还是挺平衡的,轿车和SUV占比是中国品牌里最接近的:43%:57%。为了平衡新能源车,吉利又在今年把新能源单独拎出来,将内部架构梳理为三大块:吉利新能源、吉利、领克。
2月底,吉利新能源甚至吉利集团旗下首款全球战略车型吉利GE11亮相,在第二大新能源车市场上海,稍微透露了一些看起来颇有感觉的核心产品信息:风阻系数 Cd0.2375、自动驾驶L2 PLUS等,最终就是为了这句话——品质对标特斯拉Model 3。
2019年,吉利还将密集投放缤越/缤瑞、帝豪GL等多款新能源车型,逐步摆平平衡杆。
吉利的平衡杆其实一直拿捏得比较准,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曾说,吉利和其他品牌的不同是,吉利的定价一直很精准,这带来终端市场稳定的价格,经销商不需要为了抢量而随意降价破坏品牌力。
而吉利对产品需求的把控也一向比较精准。安聪慧近期透露,将把远景系列进行升级,剔除低价车型。其实远景系列中的低价车型或多或少承担了一些销量,吉利在灰暗的2019年选择砍掉这些销量,短期内会影响销量增幅,更大的作用是为后来产品铺路,也是顺应市场需求,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吉利懂市场。
看起来现在的吉利虽然销量略有波折,一切都很平衡。但是吉利也有不稳的时候。
底下的钢丝呢?
拿捏好了平衡杆,却不能忘了底下的钢丝。车企的“钢丝”往往很直接:供应商。
吉利对规模化运营有执念,这带来很多好处:吉利优于同级的品质感、领克车型共享沃尔沃资源的技术优势、嘉际秒同级的全覆盖车系等。但规模化需要在和供应商的太极拳里,把握好分寸。
一位曾在吉利内部负责供应商管理的负责人透露,以前吉利对供应商确实严苛。坊间传闻不少:开二供、拖欠供应商款、质量扣款等等。
吉利有苦衷。
媒体根据2018年中报挖出的数据是,2018年上半年,吉利总借款达32.9亿,较2017年大增超过150%。
不仅如此,吉利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同样异常。
2018上半年,吉利汽车应收账款248亿元,同比增73.4%,而同期营收增速为近36%、利润增速为54%,应收账款增速远超业绩增速。吉利应付账款也比2017年同期大幅上升34%。
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同时大增,一定程度说明吉利在扩张中现金流更加紧张。是否吉利凭借自身一哥的行业地位,将应收账款的压力转移给了下游供应商?吉利有苦衷。
至于质量扣款,对于对自身产品品质非常严格且在品质上确实高出中国品牌平均水平至少半个头的中国品牌一哥来说,也无可厚非。因此不做评论。
但吉利在追求规模化效益和扩张中,曾经严苛的供应商管理制度,或许也该用更科学的办法进行适当妥协,毕竟供应商是钢丝,托着吉利走。
2019序幕拉开:走上钢丝,保持“平稳”
3月11日,吉利在珠海——距离宋MAX老家深圳240多公里,距离传祺GM6老巢广州130多公里,上市了吉利品牌甚至吉利集团旗下首款MPV车型嘉际。
此前15-19万的预售价,让人觉得会主要针对传祺GM6,结果刚公布的指导价把宋MAX也误伤了,价格带直接横跨两款车,通杀,绝得让你哑口无言。
随着嘉际上市,吉利拉开2019年一哥保卫战和合资冲击战序幕。此时的吉利又选择走上钢丝,向让人看不懂的2019年发起挑战。2019年吉利的平衡杆依旧是产品,这次加入了MPV、轿跑SUV和一系列新能源车。但相比2018年兴致勃勃的冲击,2019年吉利的首要任务是“平稳”,所以销量目标和2018年的销量持平——151万辆。这应该也是更明智的做法,走钢丝的关键,是要稳。
祝福吉利。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