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谁给你“甩锅”的底气?]()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不让汽车人消停的除了疫情,还有保时捷“道歉风波”。
假期第一天(4月30日),保时捷中国发布了一份“道歉声明”,称此前由于半导体短缺,将部分车辆带电动调节功能的转向柱更换为手动调节转向柱,并取消了后期恢复更换计划。这个调整给相关客户带来诸多不便和困扰,对此保时捷中国表示诚挚歉意,之后将与客户积极沟通,协商合理的解决方案。
或许是为了降低舆论的关注度,保时捷的这封道歉信选择在了五一假期发布。然而,即便如此,仍然引来大量网友围观和嘲讽: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幸亏这事儿和我没关系;果然保时捷不坑穷人……
![保时捷:谁给你“甩锅”的底气?]()
事情的缘由其实并不复杂。由于芯片短缺,保时捷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将Panamera、Cayenne、Macan、911及Taycan等车型带电动调节功能的转向柱更换为手动调节转向柱,并且承诺芯片充足后会为车主免费加装。但在今年3月,保时捷突然单方面毁约,宣布取消免费加装计划,并只补偿用户2300元售后代金券。吃相难看的保时捷引发了车主众怒。迫于压力,保时捷不得不道歉。
一封道歉信没有换来用户和舆论的理解,反而招来了更多非议,这恐怕是保时捷没有预料到的。不过,在笔者看来,保时捷一点儿也不冤枉,因为将近1000字的道歉信其实满篇只有两个字:甩锅。
开篇保时捷就对用户维权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很多车主由于对此次调整的深层原因(注:缺芯)不甚清楚而感到困惑。同时,也因为对后续措施和方案的不认同而对品牌产生了质疑。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做出这个调整只能怪缺芯,而且我们也给出了补偿方案,是你们不认同。你看,我们该做的都做了。结尾处,保时捷还不忘再提疫情,希望客户给予多一些时间来努力寻找方案。至于何时找到、能否找到,保时捷并未给出承诺。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保时捷是如何努力解决缺芯问题的,保时捷的“后续措施和方案”是什么,保时捷打算如何解决这次维权事件等等一系列问题,保时捷并未给出解释。所以,这样一封道歉信除了将问题甩锅给“缺芯”外,并未看到保时捷的诚意和措施。
![保时捷:谁给你“甩锅”的底气?]()
我们知道,这两年汽车行业“缺芯”是一个普遍现象,此前奔驰、宝马、奥迪等品牌都有过“先交付后加装”的例子,甚至新势力中的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还给了用户额外补偿。笔者认为,如果仅仅是“暂时减配”,用户完全理解保时捷的做法。问题的关键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时捷不但不认为自己欠了用户的配置,还觉得这个“电动调节转向柱”是用户欠保时捷的,可以随意收回,这种巧抢豪夺的做法无异于强盗逻辑。甚至,保时捷还可能会觉得,即便取消了后期免费加装,你又能拿我怎么样?你们不是照样加价排队来买保时捷吗?
近年来,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上的确风光无限。去年,保时捷中国销量9.6万辆,约占其全球市场的1/3;中国连续7年成为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没有一辆裸车能开出保时捷4S店……如此良好的市场表现和众多追捧者,给了保时捷强大的信心,甚至是为所欲为的幻觉,因此屡屡出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举动——比如质量问题频发:2012年时,深圳某车主反应车辆多次出现刹车失灵(保时捷方面先是同意无条件退车,后来又单方面毁约)。之后,长沙某车主也反应车辆高速刹车失灵,维权无果后给自己的车辆举办了一场葬礼;再比如售后质量差,2021年,车主“蛮力兔子”反应Taycan刹车“驴叫”,没想到维修后还没出车间就又出现了(事后,保时捷官方给他发送了一条致歉信);再比如涉嫌逃税,2011年时,有媒体曝光卡宴加价45万但不开发票的现象(如果按照当时17%的增值税计算,当年卡宴销量999辆,按上述加价幅度估算,卡宴单车型全年涉嫌逃税7000多万)。
![保时捷:谁给你“甩锅”的底气?]()
这一次,骄横惯了的保时捷能否转危为安?我们还不得而知。不过可以确信的是,当前的舆论环境已经不像传统媒介时代了,任何市场强权思维只会成为品牌自身的污点,任何无视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最后都会加倍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