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指数
一周要闻
特斯拉 2022Q1 财报:总营收 187.56 亿美元,同比大增环比放缓
特斯拉 2022 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关键信息如下:
特斯拉 2022Q1 财报信息总览
2022Q1 总营收 187.56 亿美元,环比增加 5.85%,同比增加 81%。汽车业务收入 168.61 亿美元(其中 6.79 亿美元为出售碳排放积分收入),环比增加 5.6%,同比增加 87%(碳排放积分收入同比增长 31%);
汽车业务毛利 55.39 亿美元,环比增加 13.5%,同比增加 132%;
总毛利 54.60 亿美元,整体毛利率 29.1%,单车毛利率 32.9%;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 175.05 亿美元;
GAAP 净利润 33.2 亿美元;
营运现金流减去资本支出(自由现金流)22.28 亿美元;
GAAP 规则下运营收入 36 亿美元,运营利润率达到了 19.2%。
特斯拉 2022Q1 生产交付信息概要
产能和交付方面,特斯拉 2022Q1 总产量 305,407 辆:其中 Model S/X 生产 14,218 辆,Model 3/Y 生产 291,189 辆,与 Q4 基本相同。2022Q1 总交付量则为 310,048 辆,其中 Model S/X 14,724 辆,Model 3/Y 295,324 辆,全球市场平均库存周期 3 天,上季度为 4 天,比去年同期缩短 63%。
特斯拉工厂产能数据
工厂方面,美国得克萨斯州超级工厂 2022 年 4 月开始生产并交付搭载 4680 电池的 Model Y,上海超级工厂由于疫情原因短暂停产,供应商也受到一定影响,但现在已经逐步恢复产能,德国柏林的超级工厂 3 月已经开始生产。
快评:
从 2019 年第三季度至今,特斯拉始终处于每个季度毛利破十亿的高速增长中,2020 年开始,特斯拉的单车毛利润率稳定维持在 20% 以上(除了 2020Q4 的 19.2%)。特斯拉相对其他车企的车辆设计理念、规模化成本方面仍然保持优势。
基于 Model S、Model X、Model 3 和 Model Y 的「SEXY」产品阵列实现了特斯拉车辆硬件业务的强悍盈利能力和充沛现金流,而未来 Cybertruck、Semi 和 Optimus 的投产让人对「特斯拉宇宙」抱有不小期待。
不过相比于造车的硬件利润,特斯拉的软件服务盈利之路可谓「道阻且长」:尽管特斯拉明确表示软件服务将是特斯拉业务的重头,但 FSD Beta 进展遇到瓶颈、中国市场 FSD 订阅率低下的现状还是给特斯拉的愿景提出不小挑战。
宁德时代换电品牌 EVOGO 投运
2022 年 4 月 18 日,宁德时代换电品牌 EVOGO 的首批 4 座换电站在福建厦门投入运行,预计在 2022 年年底完成厦门市内 30 座换电站的建设运营计划,落实「厦门岛上平均每 3 公里的服务半径内就会有 1 座换电站」的目标。
与 EVOGO 换电站一同发布的,还有名为「巧克力换电块」的电池模组单元。一块巧克力换电块单元的容量为 26.5 kWh,支持 CTP 和无线 BMS 技术,重量能量密度超过 160 Wh/kg,体积能量密度超过 325 Wh/L。宁德时代称基于巧克力换电块的换电技术「可适配全球 80% 已经上市、以及未来 3 年要上市的纯电平台开发的车型」,每块巧克力换电块的月租金最低为 399 元。
宁德时代 EVOGO 换电站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类:
换电站运营合作,合作伙伴可选合营或者加盟的方式与时代电服在换电领域展开合作;
车辆采购(不低于 100 辆),合作伙伴买车以后,时代电服将为合作伙伴投建换电站并提供电池租赁服务。
快评:
换电模式解决的,是电动汽车补能慢的问题——实现接近甚至超过传统燃油车加油的补能速度,是换电的最重要价值。除此之外,由于支持换电模式的车辆不必对一块电池包「从一始终」,能够改善纯电动汽车残值受电池损耗影响的不利局面。通过支持换电的设计,车辆生命周期内可以按照需求调整动力电池的规格,而电池又是一个技术迭代较快、存在容量衰减的损耗零件,支持换电模式让纯电动汽车的升级变得轻松高效。
不过换电模式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太贵。对于纯电动车设计来说,为支持换电的额外设计会侵占底盘本不充裕空间,频繁拆装会对机械零件的可靠性和车辆使用成本提出更高要求。而换电运营还需要维持电池包队伍的更新汰劣,便利广泛的站点网络意味着极高的运营维护成本。
宁德时代以供应商身份加入换电模式的开拓换电业务,将原本各个品牌之间相互争夺的换电资源变为造福行业的公共福祉,是 EVOGO 品牌的最大意义。如果宁德时代通过 EVOGO 实现了不同厂商纯电动汽车电池的互换共通,会对纯电动车成本降低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届时市场上能够出现更丰富、更低价的车型,促进整个纯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极氪 001 涨价方案公布
4 月 22 日,极氪官方宣布旗下车型极氪 001 售价上调,具体方案如下:
WE 版车型取消定金 5,000 元抵 10,000 元车款的定金膨胀权益,综合计算 WE 版车型价格上涨 5,000 元;
YOU 版车型价格上调 18,000 元,并取消定金 5,000 元抵 7,500 元的定金膨胀权益,综合计算 YOU 版车型价格上涨 20,500 元。
此外,极氪宣布此次价格和权益的调整,将从 2022 年 5 月 1 日零时起正式生效。在 5 月 1 日零时前通过极氪 App 等官方渠道支付定金的用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在 4 月初,极氪官方就已经发布公告,宣布将在 5 月起对极氪 001 进行价格调整,为用户预留了一个月的缓冲期。
快评:
自 2022 年伊始,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全球供应链紧张等因素叠加影响,成本和供应链压力让众多车企纷纷选择上调价格,极氪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对于交付主力的长续航单电机/双电机的 WE 版,主要涨幅在「取消了 5,000 元抵 10,000 元」的膨胀权益,仍然能够享受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
动力电池和供应链的影响预计还将持续若干个月,短期内可能很难看到由于成本下降带来的车型价格回落。尽管 2022 年新能源车型的购置补贴仍然存在,但是纯电动汽车不断完善的产品力使得在 25—30 万元阶段的车型可以逐渐摆脱购置补贴谈亮点——换而言之,电池成本上涨伤害最深的,是售价 15—20 万元左右的纯电动汽车。如果未来动力电池包成本居高不下,15—20 万元车型在其他方面的发挥余地会很小,对于纯电动车的普及来说并不是个好态势。
长安深蓝发布首款车型 C385 和 EPA 1 平台发布
首先来看 EPA 1 平台的首发车型 C385 的主要参数:
长宽高:4,820 x 1,890 x 1,480 mm,轴距 2,900 mm;
采用无框车门和掀背式设计,采用隐藏式门把手;
后驱单电机,最大功率 190 kW,百公里加速 5.9 s;
官方 CLTC 续航 700+ km,CLTC 工况综合电耗 12.3 kWh;
内饰 14.6 寸大屏,智能座舱采用高通 8155 芯片和周边多处理器协同工作设计。
C385 除了纯电构型,还有增程和氢电构型:增程车型纯电续航里程 200 km 以上,综合续航里程 1,200 km,亏电油耗 4.5 L/100 km:EPA 1 平台下的轿车增程系统消耗 1 L 油可以发电约 3.3 kWh、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发电效率可达到 1 kg 氢气发电 20.5 kWh,完成加氢补能仅耗时 3 分钟。EPA 1 平台还采用了「脉冲加热技术」,电池在零下 30 摄氏度的环境下可以实现每分钟上升 4 摄氏度,带来低温充电时间缩短 15% 和低温环境下动力提升的优点。
辅助驾驶功能方面,EPA 1 平台可以实现基于高精地图的按导航辅助驾驶,覆盖场景包含自动变道、上下匝道、自动跟车等。在自动泊车方面,在结构化的停车场内 EPA 1 平台可以实现按记忆路径泊车和远程呼唤,也能实现基于高精度地图的自动泊车和远程呼唤。
电子电气架构方面,EPA 1 平台支持 SOA(面向服务的架构)技术,能够车控域、座舱域和智能驾驶域三大域控功能 3 分钟内的 OTA 更新速度。EPA 1 的座舱域开发的双分区升级技术能避免车机升级失败导致的车辆停摆,在不影响车主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完成软件的更新,也能规避升级失败可能导致车辆抛锚的风险。
快评:
2017 年,长安汽车提出在新能源领域投资 1,000 亿元的「香格里拉」计划,五年之后的 EPA 1 平台,可以算是长安汽车新能源计划瓜熟蒂落的第一步。EPA 1 平台为长安汽车的新能源未来提供了宽广的可能性:基于 EPA 1 平台的 C385 拥有纯电、增程、氢电三种构型。
EPA 1 平台还为 C385 提供了前后轴配重 50:50、后电机最大功率 190 kW、百公里加速 5.9 秒的扎实基础,SOA(面向服务的架构)技术的加入使得 C385 有了车控域、座舱域和智能驾驶域三大域控功能、支持 SOA 服务的拓展和全域 3 分钟 OTA 的基础。
长安深蓝 C385、比亚迪海豹等等车型蓄势待发,未来纯电动轿车市场或迎来「生龙活虎,花开各表」的精彩局面。
毫末 AI Day:城市 NOH 发布、MANA 数据智能最新进展
2022 年 4 月 19 日,毫末智行召开了本年度的第一场 AI DAY 活动,首先来看看毫末的回顾和展望:
自 2021 年 5 月搭载毫末智行 HWA 高速智能驾驶系统的首款车型魏牌摩卡上市后,毫末的智能驾驶产品陆续上车坦克 300 城市版、哈弗神兽等 5 款车型上;
去年 11 月,毫末智行正式推出高速 NOH,而搭载了毫末 NOH 系统的魏牌摩卡,成为了世界首款具备领航智能驾驶功能的燃油车型;
截止今年 4 月,搭载毫末智行高速智能驾驶系统的用户行驶总里程已突破 700 万公里。毫末智行的长期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前装 100 万台车。
毫末出行 2022 年的「三大战役」着眼于数据智能技术、智能驾驶场景和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三个方面。
数据智能技术方面,毫末 2021 年底发布了 MANA 数据智能体系,可以将数据转化为知识,用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去迭代产品,为用户提供安全、好用的产品。三个月后,MANA 的感知能力大幅提升,包括芯片算力和摄像头素质的强化驱动 MANA 的软件能力。2022 年,MANA 将提升红绿灯识别、Transformer 车道线识别的表现,改进认知问题上驾驶策略的一致性和可解释性问题:毫末选择与阿里合作,将本来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文本自动生成和文本分类、图像分类的阿里 M6 大模型率先带到了自动驾驶领域。
智能驾驶场景方面,毫末智行已完成了城市 NOH 全部的功能开发。在城市环境中能够实现自动变道超车、红绿灯识别与控车、复杂路口通行、无保护左右转等主要功能,目前城市 NOH 已经在北京、保定等城市深度场景打磨,搭载城市 NOH 系统的车辆也会在近期正式量产落地。毫末出行还公布了「6P 开放合作模式」:作为供应商,毫末可以为其他没有自研能力的公司提供解决方案,又能够与其他公司共同开发。合作方可以选择采用毫末的全栈技术解决方案,可以选择在数据智能云端服务层面与毫末合作,也可以选择在软件和硬件层面与毫末合作。
末端物流配送方面,毫末智行在本年度全面升级了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的生产基地,升级后的生产车间占地 1 万平米,可实现年产 1 万台的无人配送车的产能目标。这次 AI DAY 上,毫末智行正式发布了第二代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小魔驼 2.0,最终定价为 12.88 万元:小魔驼 2.0 搭载了 ICU 3.0 大算力计算平台,可定制 600 升载货空间货箱,另外还支持智能语音、触摸等交互方式。
最后来看看毫末智行的城市 NOH 系统:硬件层面,HPilot 3.0 系统配备了高通 8540 + 9000 芯片,算力为 360 TOPS,同时还配备了两颗激光雷达、12 颗摄像头和 5 颗毫米波雷达。根据毫末的规划,城市 NOH 系统将在 2022 年 6 月份正式量产上车,未来三年城市 NOH 系统落地超 100 个城市,全面覆盖国内一二线城市。
快评:
毫末的 2022 目标非常明确,同时也充满挑战:
毫末计划在 2022 年完成交付 34 款车型、78 个项目。这不仅考验毫末的研发能力,还非常考验组织架构的调动和人才的招聘。
另外毫末还将会开放合作,将自己打造为「合格的」Tier-1。以目前和长城的合作来看,二者的合作绝对是互相成就的事情。毫末能够提供给长城最具竞争力的辅助驾驶能力,而大量的前装上车又能够促进 MANA 的发展。
对于毫末来说,率先量产城市 NOH 似乎只是从 0 到 1。而在这之后,广交好友、扩大朋友圈、继续深入研发、建设人才体系......在 2022 开了个好头的毫末,仍然有很多仗要打。
BBA 集体上新:奔驰 EQS SUV、宝马全新 7 系、奥迪 urbansphere concept
奔驰、宝马、奥迪这一簇来自德国的欢喜冤家本周同时发布了新车,都聚焦豪华市场的三种最常见车辆形态:有 SUV 设计的奔驰 EQS SUV、有豪华轿车构型的宝马全新 7 系和纯电动 i7、以及重新演绎 MPV 的奥迪 urbansphere concept 概念车。先来看看它们的基本参数对比,作为参照,还拉来了特斯拉 Model S(2021):
奔驰 EQS SUV
内饰设计方面,EQS SUV 搭载杜比全景声音效和长达 141 cm 的 MBUX Hyperscreen 超联屏,配备 8 核 CPU 和 24 GB 内存(具体芯片型号未提及),7 座的布置形式为「2 + 3 + 2」。
除了基本 HUD(平视显示器)之外,奔驰还在 EQS SUV 上提供了 AR-HUD 的选装,AR-HUD 的开放角度为水平 10 度,垂直 5 度,图像的焦距为 10 m 的 AR-HUD,画面相当于 77 英寸显示器,能为为驾驶辅助和导航信息提供更清楚的内容,让驾驶者更融入车前方的环境,进一步减少驾驶者低头分心的几率。
此外,EQS SUV 还将配备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音响系统,以及空气过滤系统,并带有 HEPA 级别的滤芯。
宝马全新 7 系
本次「从燃油到电动我全都要」的 7 系包含三款车型:纯电动的 i7 xDrive 60、燃油的 760i xDrive、插电混动的 M760e xDrive。纯电 i7 的基本参数已经列出,现在简单提一下燃油和插电混动 7 系的动力参数:
760i 采用 4.4 T V8 引擎,M760e 插混车型则是双涡轮 3.0 T 的 S58 加电动机,两款车型的动力分别为 536 和 571 马力。
内饰设计方面,i7 采用新一代的 14.9 英寸触控显示屏 + 12.3 英寸的数字仪表盘一体式悬浮曲面屏设计,搭载最新的 BMW iDrive 8.0 车机系统。前排的氛围灯集成了空调、多媒体等功能的触控控制。
后排则配备了 31 寸 8K(7,680 × 2,160)分辨率的 32:9 OLED 屏幕,操作这块屏幕的 PAD 位于后排左右的扶手上,在 PAD 位置的周围还有控制门锁、车门开关、隐私遮阳帘等功能的按键。音响系统则是 36 扬声器的宝华韦健 4D 音响(总功率 1,965 W ,4 个座椅都有震动器)
车载娱乐系统支持 5G 连接,并可以播放互联网流媒体内容。宝马已经和本土的视频版权方合作,未来支持爱奇艺等第三方视频网站。
辅助驾驶方面,i7 全车共配备了 30 多个辅助驾驶传感器,在感知硬件层面的「堆料」反映到成果上,i7 在部分地区最高可支持 L3 级别的辅助驾驶,可以做到识别红绿灯并自行停车,选装完辅助驾驶高级包后,自适应巡航的允许开启速度可以到 210 km/h。
奥迪 urbansphere concept 概念车
urbansphere concept 是奥迪基于 PPE 平台设计的一款纯电动 MPV 概念车型,因为有自动驾驶技术的加持,支持乘客通过语音、手势、触控和全息投影和车辆交互。奥迪对 urbansphere 的定位是「成为乘客的第三生活空间」,概念车上的内饰设计元素将出现在奥迪 2025 年推出的新车型中。
快评:
EQS SUV、i7 和 urbansphere 面向的人群和市场都非常具体:想要购买纯电豪华 SUV、行政轿车和 MPV 的用户。但 2022 年中国 MPV 市场已经可预见地「摩肩接踵」(即将发布上市新能源 MPV 产品的厂家包括但不仅限于岚图、比亚迪、极氪、自由家等等),而电动机和电池被引入车辆设计后,从行政轿车到 SUV,再到 MPV,似乎只要平台里「放大缩小」即可。技术不成熟和不完善的纯电体验不再是作电动化「壁上观」的理由,相比于「闷声憋大招」,「先买票上车」可能是占领生态位更好的思路。
BBA 三家的新车恰好对应了「设计豪华纯电动车」的三种类别(SUV、轿车和 MPV)。不论产品的根基到底是油电共用还是纯电平台,甚至是一点点不切实际的概念车,能代表传统厂商对「电动化时代的豪华」这一命题思考的,还是最终交付给消费者的产品。过去的荣光难以普照未来,变革的当下难在「可兑现的承诺」。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