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太魔幻了,油价涨了本来是利好新能源的事,但当你把目光转投向新能源车的时候,猛地发现新能源也跟着暴涨了。
举个例子,特斯拉3月15号官方才调过价,17号又调整了一波车价。
调整后Model Y的起售价格为31.69万元(后轮驱动版),本次涨幅达1.506万元。
不光是Model Y,Model 3的起售价也已经涨到了27.99万元(补贴后)。
K哥记得去年3最便宜的时候是23.59万元,Y低价时只需要27.6万元。
年前年后经历了几轮涨幅,3的价格已经超过了原来Y的价格,Y的价格更是起飞。
别的不说,等等党这波属实是被特斯拉教育到了。
去年不但价格低,提车周期也短,一般一到两周就能提到车。如今车价暴涨,提车周期还要16-20周,这上哪说理去?
这还没完,本轮新能源车调价不是特斯拉个别行为,而是全行业涨价。
比如奇瑞新能源上调了3000-7100元不等,其中小蚂蚁的涨幅在3000-7100元之间;QQ冰淇淋的涨幅为3100元,乞丐版没有涨价。
业内龙头比亚迪也在此次调价行列中,旗下新能源车价格上调3000-6000元不等。
而在新势力中,小鹏也将面临涨价。调价时间可能是在3月21日,其中小鹏P7上调2万元,小鹏P5和G3i上调1万元。
这就回到了开头的问题,油价涨了,关电动车什么事?
嗯,我说是巧合,会有人信吗?
其实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要怪就怪他两的原材料都在同时间段内暴涨。
比如布伦特原油价格从关键点2月24号的开盘95.37美元/桶,一路飙升至最高133.15美元/桶,涨幅近40%,直到8号才有所回落。
同样,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也从年初的30万元/吨飞涨至超过50万元/吨,涨幅达67%,比原油涨幅还恐怖。截至17日,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仍需要47.6万元/吨。
上游原材料价格水涨船高,中游电池生产商(如宁德时代等)转移成本给下游整车生产商(如特斯拉等),最终整车调价的方式转移给消费者。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新能源车的涨幅还不及原材料的涨幅。
也就是说,可能电池生产商、汽车厂家承担了一部分的电池上涨费用;也有可能以后还会调整车价,让车企的利润率回到正常水平。
K哥举个例子,特斯拉Model Y后轮驱动版的电池能量是60kWh,去年年底的成本是5万元左右,而目前的综合成本已经超过了10万元。
Ps.动力电池的其他原材料也有不同程度涨幅,比如pvdf价格也是翻倍涨。
算一算账,从2021年12月31日调价,到2022年3月17日再次调价,Model Y总共上调了3.6万,还不算多。
说白了想买快买,不然又要涨价了!
其实讲道理去年电车就该调价了,也不至于在油价猛涨的时候不凑巧电车价格也猛涨。
为毛到这阵子再调,主要是供应链关系,一般来说车企对供应商的价格都压得很死,所以短时期内的涨幅都被电池供应商自己消化了。
当涨幅过大到电池供应商承受不了的时候,才提价把成本转移给车企。
嗯,然后车企反手一个涨价。。。
又或者是像欧拉那样直接暂停生产好猫/黑猫,造一辆亏一辆的事儿谁干啊!
(哎,事情好像有了转机?)
讲道理车企作为整车制造业,在如今这么内卷的形势下毛利较低,通过涨价的方式解决问题也可以被人理解。
但是“说涨就涨”这种操作是不是急了点?
比如你本来想买一台比亚迪秦PLUS EV,准备第二天去下定的,没想到比亚迪半夜23点50分发了一则涨价通知,你这台车要涨6000元。
并宣布从3月16日零时生效,满打满算给了你10分钟的时间打电话给销售。
这还得是你即时收到消息的前提下。。。
大部分人睡了一觉,车就贵了6000块,我******!!!
最后,本来K哥还在买Model Y和顶配极星2之间纠结,没想到Y说涨就涨。。。
那还是考虑小牛电单车吧!
插播一条消息:受上游原材料上涨影响,小牛电动车将上调200-1000元不等。
绰,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