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儿童节,首先祝大家那个孩子般的自我节日快乐: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部分图片水印可见来源)
昨日三孩政策曝光,舆论反应是怎样的,大家在网上也都看到了,这里摘录几条最有代表性的微博:
▲以上均截图自微博
朋友圈里也出现了不少段子,我朋友发了这样一条不知是原创还是看到的内容:「一个是宝,两个难搞,三个纯属自找」。
上面这些态度算不算是普遍民意呢?我们无从得知现实世界里那些沉默的大多数是怎样想的,但可以确定这一定是网友们的真实想法。
与这些声音相对,那些作为广告主的企业和管理者,它们对待三孩的态度则截然相反:
而更加恶劣,甚至可以说是恶毒的营销型言论是这样的:
汽车企业的相关策划还没有跟上(没看到官方有营销内容出现,包括理想、蔚来这样的新造车公司)。不过我们靠猜也能猜到它们对三孩政策的态度。
比如已经有网友站在车企的角度策划了相关的内容:
某新造车大佬也在朋友圈里赶时间发布了一条相关的营销内容:「满足三个孩子,三代同堂的超级宽敞的智能电动车,符合条件的朋友们,准备好钱吧!」
与这次三孩政策相似,这段时间关于「躺平」思潮,企业营销与公众舆论同样呈现出一种近乎剑拔弩张的对立。
公众舆论中,越来越多年轻人崇尚「低欲望」的反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宁愿过躺平的生活,也不要被卷进007、996的漩涡里。(事实上996现在已经是强度不算太高的工作状态了,的确成了福报)对待开工、对待周一、对待加班,年轻人拥有的是憎恶但无可奈何,于是在网络上,ta们只能用自嘲来表达。
但企业的态度显然完全相反。
平安集团在三联投放的软文是这样的:
更让人失望的是苹果,那个乔布斯和他伟大的同事们创造的苹果,那个让世界变得更好的苹果,它们发布的内容是这样的:
Well,这些企业就要让员工加班,倒是的确得用「梦想」去麻痹打工人。即便没有谁会梦想做个丢掉生活的螺丝钉。
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营销与舆论的对立,我们能清清楚楚地看到管理者与年轻人的对立,我们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对立双方的坚定。同样,我们能清清楚楚地看到,打工人已经如此卑微的不求权益,甚至不再要求满足消费欲,只求躺平。
但是另一方说:你,不许躺平。
我们都知道营销应该是怎样的,它本该体认并理解消费者,与消费者站在一起,帮助消费者解决难题;更好的营销,则会鼓舞消费者,让消费者感受到支持,感受到自己可以拥有更大的能量去做自己。
然而在这个时空里,营销环境远远比看起来复杂,于是,这个时空里的营销变成了这样:
它是在鼓舞消费者,让后者加入内卷漩涡里
它会和消费者站在一起,不停地鼓吹你要奋斗
它的确试图让消费者感到自己有更大的能量,这样才能继续加班、继续奉献
这种营销已经不仅仅是麻木,而是冷酷的,甚至残忍的。明明大家已经被工作摧残到心理、生理都出现了问题,明明大家已经不堪重负,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那些营销主们却偏偏还要在那些血淋淋的创口上树立旗帜,去鼓励人们继续内卷、继续加班、继续焦虑。
它们真的理解消费者了吗,又是否真的关心消费者?
就算有再多的不可抗力或环境因素在对营销行为施压,让它必须不能与公众站在一起——豆瓣「躺平」小组近日被炸——但至少不能站到公众的对面去,不能把公众的煎熬当做儿戏,去做那些轻浮而残忍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