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自「汽车营销分析」的微博
秦力洪在去年夏天的时候曾有过类似的表述,而且更为露骨,当时他说的是:「我们(裁员)就是在减肥,希望减掉的是脂肪,而不是截肢。」
资本主义物化人类的理论在上面这种表述中再清晰不过地呈现出来了,甚至还更残酷。以往我们所理解的资本物化人类,无非是将人类物化成生产工具和消费工具,而在这种「瘦身裁员」的理论中,人类被直接物化成了脂肪,甚至连利用价值都欠奉——毕竟真的脂肪还在抵御寒冬时有其价值,而当企业面对资本寒冬的时候,首先想要甩掉的往往就是被他们视为脂肪的员工。
是时候应该要反思一下这种「瘦身」的思维了。这种表述太冰冷、太残酷,也完全不公平。肥胖的人不应该将对自己的不满归咎于脂肪,毕竟那些油脂不是自己钻到人的身体里的。企业也不应该将自身的冗余归咎于员工身上,无论如何,招聘行为总是企业发起的。
我更愿意将秦力洪这种对裁员的表述,理解成国内商业文化构建的一种对企业家的刻板印象——企业家被认为就应该是一种杀伐果断的统帅形象——这种刻板印象在捆绑舆论的认知,也在捆绑企业家的行为。
事实大抵如此,当我们回过头看现在已经成功的那些国内的企业家,他们对外的形象无一例外都是那种运筹帷幄、下一盘大棋、不计小情小爱的形象。实际上整个东方企业文化都是如此。稻盛和夫借用中国明朝官员吕坤的《呻吟语》将领导者分成三个层次:聪明才辩、磊落豪雄、深沉厚重。于是吕坤的这一理论借由稻盛和夫这位「经营之神」完成了出口转内销,成了近现代一大批中国企业家的自诩标榜。
事实上我们来看看「聪明才辩」、「磊落豪雄」、「深沉厚重」这种对企业家的描述方式,这些词汇其实都来自于对官场百态的观察。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商场如战场、商场如官场的思维的产物。
我们都应该知道的是,如果放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不论战场还是官场(或者称为政坛),今天的世界早就已经不一样了。那么企业家还在遵循着那套古早时期的统帅形象来约束自己的话,真的还行得通吗?
在Model 3陷入最绝望的困境的时候,马斯克曾不止一次在接受采访时哽咽流泪,他在发布会上跳舞,在Twitter上发自己的洋葱新闻。
如果觉得马斯克还不够有说服力的话。在《成为乔布斯》这本书里,作者在结尾处描写了一段比尔盖茨与乔布斯的女儿伊夫相处的画面:他就坐在那里和她聊了半个小时马。
秦力洪那一番将裁员比喻成减肥的解释,当然就是遵循国内传统商业文化中那种对企业家的刻板印象而表现出来的。类似的画面在新造车公司里也不止一次出现过,比如必须裁员的时候,比如必须砍掉某个产品的时候,当那个时刻到来,他们表现得就好像被裁掉的员工和被砍掉的产品毫无价值一样,舆论如他们所愿,看不到他们对曾经的同事和潜心开发的产品有任何不舍。他们竭力把一种不得不做的决定,狡辩成主动的杀伐果断。别再自欺欺人了。这既不真诚也不好看。
蔚来不该这样,更何况他们本来就不是这样的。不久前NIO Day结束之后,一众媒体的相关稿件几乎每一篇都充满感情,显然那些文章的创作者都被发布会的某个细节打动,并且寄予了自己的某种情绪。这场发布会产生的这种情绪作用是前所未有的。如果不是一个有人味的、关注人性的公司,就根本不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事实上在我认识的前蔚来员工里,他们有的是被裁员的,有的是主动辞职的,但都仍然对蔚来抱有好感,会在与蔚来相关的文章下面解释一些细节和误会。如果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的话,他们也不会再像这样喜欢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