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决定造车新势力生存与否的时间节点,造车新势力只有在2019年这段缓冲期囤积好“过冬的粮食”,才能在2020年的寒冬中生存下去。
2014年,造车新势力们大多在同一起跑线上。到了2018年,造车新势力初露锋芒,并悄然拉开差距。
![]()
经过几年的大浪淘沙,一些新品牌已经夭折或者徘徊在生死边缘,而留下来的一些,也正在经历不同的境遇。2018年已经接近尾声,随着车市遇冷和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改变,未来他们面对的问题会更加严峻。首先我们先看看市面上几家造车新势力在今年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能不能顺利度过未来的“寒冬”。
造车新势力们的“成绩单”
2014年,“出行教父”李斌创建了蔚来汽车,其英文名为“NIO”,取意为A NEW DAY。作为最早一批涌现的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的关注度居高不下。
![]()
在产品方面,蔚来的首款车型ES8定位为7座纯电动SUV,12月15日蔚来第二辆产品蔚来ES6也正式上市。同时,李斌还宣布在2019年,蔚来将全⾯升级蔚来中⼼、蔚来能源和蔚来服务三⼤服务体系。
除此之外,蔚来汽车也是造车新势力中走的最快的企业。至今,蔚来汽车已经累计融资超过138亿元人民币。蔚来汽车由江淮代工生产,11月27日,蔚来第10000辆ES8在合肥工厂正式下线,截止到11月18日,蔚来累计交付量为8030辆,距离今年年底10000辆的交付目标,仅差1790辆。
到2019年年底,蔚来预计建成70家蔚来中心及体验店;蔚来还将根据用户需求,部署更多的⾼速公路换电站。
![]()
威马汽车由前吉利副总裁沈晖创立,威马由超过800人的核心团队组成,其中80%来自整车行业,百分之20%来自互联网。目前威马已经经过4轮融资,共120亿元,目前正在洽谈20亿元融资。
今年4月,威马EX5上市后因18.65万-24.73万元的官方售价,被称为“价格屠夫”,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承诺,今年年底前交付1万辆,明年交付10万辆。
11月15日,威马汽车公布了最新的产能及交付进展,其智能产业园总装下线产量近2000辆,已在16城开展交付工作,年底交付1万辆的目标保持不变,具体交付量未透露。
![]()
在造车新势力们火急火燎的赶交付的时候,小鹏则将精力放在了布局全国充电桩上面。磨刀不误砍柴工,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看来,造车,慢就是快。所谓“慢工出细活”,不急于上市,不急于交付,要将绝对自信的产品交给第一批用户。
至今,小鹏汽车累计融资超过100亿元人民币。2018年12月12日,小鹏汽车G3正式交付用户。小鹏汽车是国内唯一自建超级充电站的新造车企业,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落地运营。据称未来三年将实现1000座超级充电站。
![]()
作为长城华冠的全资子公司,前途汽车早在2016年10月便获得了发改委批准的年产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项目,8月8日旗下首款量产车前途K50正式上市,补贴后售价为68.68万元。
与其它造车新势力不同,前途汽车将首款量产车以纯电动超跑的姿态与大家见面,众所周知,前途汽车想靠这么一款并不大众的跑车来树立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前途K50的高性能车平台,前途汽车目前还拥有小型、中大型乘用车共3个平台。未来,其将推出基于后两个平台的K20 concept、Concept 1车型。目前,投资超过20亿元的前途汽车苏州生产基地,年产能在5万辆左右。
除了上述这几个品牌之外,合众新能源、云度新能源等造车新势力都已经成功摆脱“PPT造车”的帽子,拿出了首款车型,并且很多品牌也真正实现量产交付,它们也是当下可能走得最远的车企。
未来造车新势力何去何从?
度过2018年之后,未来造车新势力将面对诸多挑战。首先是新能源政策补贴问题,纵观当下市场,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整体退坡40%,2020年再退坡40%,直至全部退出。此外,部分地区的地补也可能取消。
![]()
此外,新能源市场也不是造车新势力一个人的舞台,无论是“双积分”政策的刚性约束还是从自身的发展考虑,传统车企向新能源汽车转变势在必行。从目前披露的情况看,宝马、奔驰、沃尔沃、本田大众等国际汽车巨头都将大规模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时间锁定在2020年。
2020年是决定造车新势力生存与否的时间节点,造车新势力只有在2019年这段缓冲期囤积好“过冬的粮食”,才能在2020年的寒冬中生存下去。
![]()
在2019年,造车新势力首先要解决的是交付问题,只要没有达到大批量的交付,外界对其质疑就会变大,这都会影响到自身品牌形象和下一轮融资。贾跃亭的乐视汽车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么?
其次是从产品本身入手,把控好产品质量,同时将自己产品的亮点做出彩才能有足够实力与传统车企竞争。
2019年是造车新势力最后的缓冲期,借用黄健翔老师的一句话就是“留给造车新势力的时间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