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DPF就是柴油机后处理系统的颗粒捕集器,是目前商用前景最好的后处理技术之一。
说到颗粒捕集,师傅们可能会想到码仔之前文章所讲的POC,的确DPF与POC都是起到消除废气之中PM颗粒的作用,可是他们两者的区别也是非常明显的。
今天,码仔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DPF这位“颗粒物处理新星”。
DPF一般采用壁流式过滤器,依靠交替封堵载体孔进出口,强迫气流通过多孔壁而实现颗粒的捕捉,其壁面是多孔陶瓷,相邻的两个通道中,一个通道的出口侧被堵住,另一通道的进口侧被堵住,这样尾气从一个通道进来以后,必须穿过多孔陶瓷壁面进入相邻的口,而微粒就被过滤在通道壁面。
既然DPF是捕集PM这类颗粒物的主要部件,那就有一项问题就是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颗粒物积累过多会导致其堵塞,并造成排气背压升高、动力性经济性恶化,甚至可能烧毁DPF。
所以在捕集了一定量的颗粒物以后,DPF系统便会通过燃烧堆积的碳颗粒达到清洗过滤器的效果,即过滤+燃烧。
此处的燃烧颗粒的过程就称为DPF的再生,用一句话概述便是“通过ECU数据控制将DPF前的温度提高到一定范围,然后将碳氧化为CO2来清除颗粒物。”
当DPF中碳载量达到再生设定限值时,就需要通过再生技术来清除颗粒物,恢复其过滤功能与车辆动力性能。
在DPF之前会加装有DOC,废气进入DPF之前,DOC催化器会氧化柴油机缸内燃烧产生的NO生成NO2。
进入DPF后,NO2在较低温度(250℃左右)即会产生氧气,与被捕捉的碳颗粒燃烧形成CO2,柴油机大部分的普通行驶工况都能满足DPF中的再生温度(250℃~500℃),因此可以有效的去除PM。
听了上面码仔的介绍,师傅们是不是觉得DPF真不愧是新一代的颗粒捕集小能手?不仅师傅们这么想,码仔也是这么觉得的,在日后国六阶段,DPF一定是大有所为!
师傅们对DPF还有什么独到的看法,赶紧在评论区留言,和码仔一起交流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