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全民自媒体时代后,媒体行业仿佛开启了一场全民狂欢,谁都可以发声,谁都可以成为『自媒体』,但狂欢过后,难免一地狼藉。当媒体为了博眼球,为了点击量竭尽所能时,媒体的底线和原则似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而这些原则和底线后退的每一步,都伴随着不少无辜的受害者。汽车圈近几天的两个热点新闻,就是个例子。这两个新闻的主人公不同,但遭遇大致相同,媒体一则『不清不楚』的报道、大量媒体的『迅速』跟进、企业的『多番』声明,以及挡不住的事件发酵趋势。
写到这大家也都能猜到是什么新闻:戴姆勒增持北京奔驰股权和雷克萨斯国产,正如壹哥前面总结的,这两个热点都首先由一家媒体报道,而报道中的关键信息都非常『简略』,而后迅速有大批媒体跟进,并多角度解读,仿佛这两件事已经『板上钉钉』,但事实上却是官方连夜否认,可追逐热点者并没有停下来,而且似乎对企业的否认『视而不见』。
于是,企业只能默默承受,有的含着泪,有的咬着牙,而『吃瓜群众』在街头巷尾拍手叫好,推波助澜。
200个字,北京汽车市值蒸发45亿港币
![]()
咬着牙的恐怕是北京汽车,因为12月4日一则不到200字的新闻,北京汽车12月5日股价暴跌11.31%,跌破30天均线,市值蒸发44.88亿元港币,可以说受伤惨重。
![]()
这则消息在12月4日晚上被中国媒体广泛报道,而当天深夜,戴姆勒和北汽集团就发布声明否认了上述传闻,但12月5日,中国媒体的大量跟风报道还是让资本市场无限恐慌,进而大量抛售北京汽车股票。
媒体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在中国放开汽车业合资股比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新闻当然是热点,当然应该跟进,但在这则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壹哥看到了太多的『鼓动性』,而非媒体该有的客观中正的分析。
![]()
在这则不到200字的新闻中,戴姆勒拟增持北京奔驰股权至65%的内容非常简略,不仅没有具体的信源,也没有事件中的多方采访和确认,更没有来自官方的声音。
而在双方均已否认的前提下,大量的后续跟进报道中,也难见对事件双方的采访,以及对事件的客观分析,很多媒体直接站在了事情已经『确认』的角度,这对受众具有极强的误导性,造成的影响也很清楚了,北京汽车的『大出血』仍在继续。
30多天前的旧闻,雷克萨斯冲上热搜
![]()
比起北京汽车,雷克萨斯只能算『含着泪』,但也确实无辜。
![]()
虽然雷克萨斯已经习惯了隔三差五就传一次『国产』,但都没有这次看起来这么『吓人』,这一消息出自一汽集团官方一篇30多天前的公告,因此最早报道的媒体直接给下了『官宣』的定论,并在此之外引用了此前大量外媒报道的『旧闻』,让整篇内容看上去煞有介事。
以往雷克萨斯虽然多次传出国产消息,但都没有什么确实的内容,而这次居然是『官宣』,自然引爆了整个汽车圈,更超出汽车圈一举冲上了当天新浪微博热搜榜,作为汽车媒体,壹哥看到这个场景真是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相信一向低调的雷克萨斯对自己的『爆红』也是哭笑不得。
![]()
![]()
这一报道出现后,雷克萨斯也迅速发声否认,但不少媒体仍坚持以『官宣』的口吻,来推波助澜地报道雷克萨斯『已确定由一汽丰田国产』的传闻。更有甚者,或伪造『黑名单』一说,或对官方发声断章取义,蓄意曲解。
事实上,所谓的『官宣』根本经不起推敲,在10月20日这篇题为《中国一汽:打造合作共赢的成果典范》的文章中,一汽丰田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分三步走,向150万辆的目标迈进。其中,第一步是稳固80万辆的经营基盘,第二步强化B级车产品布局,第三步则是导入雷克萨斯豪华品牌。
![]()
确实有雷克萨斯『国产』的信息,也确实出自一汽官微,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充其量只能说明丰田在华现有合资伙伴之一的一汽集团,非常渴望能争取到雷克萨斯国产项目落户一汽丰田,并不说明双方已然谈好;更何况,一汽官微在文章里明确提及,这只是集团旗下二级子公司一汽丰田下一个十年『努力的方向』。
如此来看,所谓的『官宣』不过是部分媒体预设立场后一厢情愿的解读,基于此的种种假设就更无从谈起了,其实好好想想雷克萨斯此前的一贯表态和其国产的必要性,就能明白此事虽然常常被提及,但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
两则语焉不详、漏洞百出的消息,经媒体寥寥数笔就形成了一阵风暴,被卷入其中的企业不可谓反应不快,但仍然被舆论裹挟着动弹不得,甚至遍体鳞伤,而看上去吃瓜不断、欢乐无限的受众,其实是另一个受害者,这样一场荒诞的狂欢过后,企业、受众、媒体、行业,其实无一幸免,都是受害者。
这样的狂欢,还是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