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销售“二手事故车”,结果被法院判罚“退一赔三”的事件,把特斯拉的信誉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据悉,在2019年,天津车主韩潮,通过官方渠道购得一辆特斯拉官方认证二手车。但后续在用车过程中,该车多次发生故障,并进行维修,车主怀疑车辆存在问题缺陷。
据车主韩潮介绍,去年6-8月,这辆车辆频繁发生问题,共计维修7次。去年8月24日,自己在驾驶车辆过程中车辆突然瘫痪,电门、刹车全部失效,险些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后来这车送交特斯拉指定维修中心维修。
后经第三方鉴定机构检测得出:该车C柱、后翼子板有切割修复痕迹,存在结构性损伤,为事故车。车主对此虽然很是气愤,随后向特斯拉方面进行协商,要求“原价退车/换车”,但是该诉求遭到了特斯拉的拒绝。随后,该车主将特斯拉告上了法庭。
法院认为,特斯拉销售二手车时,告知车主车辆“无重大事故、不存在结构性损伤”,结果车辆经第三方鉴定机构检测为事故车,存在切割铆接痕迹,构成销售欺诈,被判处“退一赔三”,包括退还37.97万元购车款,以及赔偿113.91万元。
韩潮称,在他购车后,不仅是车辆频频出现问题,特斯拉的态度也一直非常傲慢,且未能向其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在诉讼维权期间,除了时间和精力外,韩潮还付出不小资金成本,其中鉴定费和公证费7000元,律师费4万元,诉讼费2万元,再加上交通费等各类相关支出,总计大约10万元。
更加离谱的是,去年8月,在当时二手车出现严重问题后,特斯拉向他提供了一辆代步车。但当他起诉特斯拉后,特斯拉便通过微信、短信、邮件等各种途径要求他归还代步车,并且按8个月、每天1500元计算,支付30万元左右的代步车使用费,但韩潮拒绝了特斯拉的请求。
特斯拉认为,该事件最大的争议点是在于这辆车是否属于“大事故车”、是否存在结构性损伤。特斯拉表示:虽然车辆进行过C柱切割铆接,但该车的前任车主在用车过程中,有过后翼子板剐蹭,因为特斯拉使用全铝车身,无法进行常规的钣金修复,所以特斯拉授权的第三方维修机构对该车原后翼子板进行了切割,铆接,而这一操作是符合特斯拉官方维修手车指导、国家规定的维修标准的,所以特斯拉认为车辆不存在结构性损伤。
特斯拉方面还表示,官方在出售这辆二手车时知悉该车进行了后翼子板更换,但因为这是小剐蹭引起的,且维修方法也符合国家规定的维修标准,车辆无结构性损伤,所以没有将此事告知车主,对法院宣判的关于特斯拉欺诈隐瞒的结果表示遗憾。
对此,特斯拉在法院庭审时表示,特斯拉已经将国家二手车鉴定标准、二手车维修的国家标准进行了逐条说明,维修后应达到的标准进行了逐条说明,特斯拉最终得出结论:车辆不涉及C柱切割,无结构性损伤。
特斯拉对此表示,充分尊重法院基于当前信息作出的判断,也会充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但此次事件中的车辆工艺与传统车型有很大差异,我们认为一审中的车辆评估报告并未完整准确地反映车辆真实状况,因此特斯拉将依法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