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的大势所趋下,近年来涌现了不少新兴车企,我们将之称为造车新势力,这其中,有互联网玩家,比如蔚来、小鹏、理想、威马等;也有不少跨界玩家,比如恒大、五粮液、宝能等。
近日,又有一家名为华晨新日的新能源车企宣布,旗下首款车型将于12月正式投产下线,有望于年底实现量产交付。
华晨新日究竟什么来头?
从其名来看,不难发现,其与华晨汽车不无关系。
华晨新日于2018年成立,地址位于江苏无锡市,法定代表人为张崇舜。从成立时间来看,并不算早,2018年已有少数造车新势力量产交付。
据悉,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汽车饰品及其售后服务;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销售及生产。华晨新日是由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与新日(无锡)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
华晨汽车是一家家喻户晓的自主品牌,而“新日”这家企业对于消费者来说会有些陌生。新日(无锡)发展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同样是张崇舜,这家公司经营研制、开发、制造电子产品和汽车配件,汽车的设计和销售等业务。而张崇舜还是“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这家企业主要从事电动自行车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拥有新日电动车品牌。2017年4月,新日股份登陆上海主板A股上市,成为电动自行车行业首家登陆主板上市的公司。
可以说,通过牵手华晨,“新日”实现了从电动自行车跨界进入到电动汽车制造领域。而从华晨方来看,牵手“新日”从而进一步完善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可谓是各取所需。
华晨新日从成立至今一直比较低调,直到今年9月,工信部才公示了华晨新日首款纯电动的申报图,外界才知道华晨的电动车战略将开始真正落地。
低调的原因或许与华晨汽车的处境有关,近年来,华晨汽车自主板块一蹶不振,尤其在今年遭受疫情的影响下,其自主品牌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长期积累的债务问题爆发。
据华晨集团今年半年报显示,集团层面负债总额达523.76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110%,失去融资能力。为解决债务问题,有关方面成立了华晨集团银行债委会,力求债务和解,但未果。
今年11月20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重整申请,标志着这家车企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因此,此时华晨新日的首款新能源车型量产交付,其前景似乎被蒙上了一层阴霾。
首款量产车型竞争力又如何?
根据工信部申报信息显示,华晨新日首款车型定名103/103A,分别拥有不同的外观设计风格,续航里程在300km左右。
从外观来看,怎么看都有些老年代步车的影子,尤其在有了江苏赛麟推出迈迈的失败案例之后,这样的车型自然不被看好。何况华晨新日这款新车在车身尺寸及续航里程方面,都与迈迈不相上下,更加容易让人将它们的命运联想到一块。
再从竞争车型来看,目前国内微型电动车市场的主力车型有五菱宏光MINI、欧拉R1、奇瑞eQ1、宝骏E100等,除了五菱宏光MINI的续航里程较低以外,其他车型基本在300km上下。可以说,华晨新日的新车并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可言,况且还是作为一个后来者。
唯一能寄予希望的优势或许是正式售价,不过,在消费升级的当下,低售价已经无法成为最有力的武器,消费者更加看重的是产品力。
破产后全新品牌能涅槃重生?
华晨新日想要成功站稳脚跟,似乎产品力才是关键。毕竟从目前市场来看,微型电动车仍然是有机会的。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恢复增长及平稳发展下,有着城市代步优势的微型电动车也越来越受到车企重视。据乘联会报告显示,目前纯电动汽车市场中A00级车型的市场占比已超过40%。
今年10月的纯电动车型销量中,A00级车市场占比高达42%,几乎占据了纯电动车总量的“半壁江山”。
事实上,早在2017年,据乘联会数据显示,纯电动汽车共销售43.8万辆,其中微型电动车贡献了接近30万辆,占比曾高达68%。不过,随着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坡,对于价格相对敏感的微型电动车市场不断被压缩,市场销量更是呈现出断崖式下跌。
进入2020年后,微型纯电动汽车却迎来了销量上涨,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其中,一个重要的“信号”就是五菱宏光MINI EV甚至超越了特斯拉Model 3,荣登销量榜榜首;此外,自9月份开始,新能源车销量前五名中又挤入了三款微型电动车。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价格低廉的微型电动车固然是一二线城市绝佳的“占号神器”,但随着车企们的新能源下乡活动,“物美价廉”的微型电动车市场潜力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因此,虽然目前从产品力来看,华晨新日想要在这块市场分一杯羹的难度比较大,不过通过后期的产品调整,以及更多车型的入市,也并非没有一丝希望。那么,能否涅槃重生或许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