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编之前的文章提到过,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中国路面上的进口车是苏联等东欧国家汽车的天下,在“缺轻少重”的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依然进口了大量的苏联汽车和俄罗斯汽车作为自身产能不足的补充,除了进口苏联生产的卡车和轿车,80年代也进口过苏联的面包车。是哪一款?现在的年轻车迷会以为是UAZ452,还真不是那个车舱内部高度和微面相当的丑八怪。
![]()
上图拍摄于1985年,地点是北京长安街天安门,右侧停着的那辆面包车是苏联产的RAF2203“拉脱维亚”(РАФ-2203 «Латвия»),拉脱维亚里加客车厂生产的产品,拉脱维亚1940年被苏联吞并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恢复独立。中国进口的RAF2203“拉脱维亚”都是这个车身颜色。
![]()
里加客车厂(Rīgas Autobusu Fabrika)建于1955年,在苏联时期,它最受欢迎的产品就是1976年开始批量生产的RAF2203。
![]()
技术规格;12座,车身长度4980毫米,车身宽度2035毫米,车身高度1970毫米,轴距2630毫米,前中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动力为一台型号为ЗМЗ-2203的四缸汽油发动机,发动机排量2445毫升,最大功率95马力,4挡手动变速箱。这辆车的空重为1670千克。虽然是前置发动机,和同时期日系面包车有所不同,日系面包车发动机尺寸更紧凑且发动机安装位置更低(发动机在前排座椅底下),而RAF2203发动机舱在驾驶座和前排副驾座位之间,因而是个大鼓包,和80年代北京BK670公交车发动机舱类似。
![]()
![]()
这辆车的研制过程中也有一个小故事,1969年苏联政府给里加客车厂下达了研制和生产新一代中型面包车的任务,两个设计设计团队展开了竞争并造出了各自的样车。1号样车得到了苏联政府技术评审委员会的肯定,但是!苏联政府工业部那个有决定权的大领导喜欢2号样车…… 这样2号样车投产了,而本来最有希望的1号车只留下了照片作为纪念,下面这种照片就是1号原型车。
![]()
苏联时期所采用的斯大林式计划经济就是这么有意思,不是市场决定产品,生产什么完全由政府部门领导来决定。中国从1979年开始经济改革,就是把50年代从苏联照抄来的僵化斯大林式计划经济体系给改革掉,以恢复国家经济的活力。
![]()
![]()
在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RAF2203路上很常见,它在中型面包车中它属于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高端的都是日本进口货;丰田海狮、三菱L300、马自达E2000、日产佳奔和五十铃WFR,低端是采用130卡车底盘的国产货,比如北京、金杯和香山等等,RAF2203在这两者之中,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类。这辆车的进口似乎只是80年代中期那几年,以后就没有进口过了。和同时期进口的其它苏联车一样,RAF2203使用寿命比日本进口车短的多,在90年代就从大街上消失殆尽了。
![]()
![]()
![]()
![]()
![]()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最后再罗嗦两句,不少新粉丝在我的微信公众号下留言希望我发些老捷达,老桑塔纳、老奥迪、老丰田、老凌志、老日产风度、老奔驰、老面的、老夏利、老拉达、老伏尔加、老广州标致505等各种老车的文章,本微信公众号发了600多篇老车方面的原创文章,关于这些老车文章老编公众号之前已经发过很多篇了,往前找就能发现。
过往已发内容链接:
它是雪佛兰子弹头的胞兄 细品一辆跑了30多万公里的1992年奥兹莫比尔Silhouette
阿尔巴尼亚 被遗弃的中国援助战机和解放卡车
列宁的豪华座驾揭秘
中国市场卖不出去的轿车之三 日产CIMA(F50)
2004年开过的豪车 一百多万大洋的“帕萨特”
1970年 电视机在苏联普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