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世界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火灾。名叫“卡尔大火”。这是一场发生在美国加州的灾难。这场大火导致的受灾面积达到达到76890公顷,烧毁1000多栋房屋,导致8人死亡。而引发这场大火的元凶则仅仅只是一个轮胎……
![]()
话说起因是一台高速行驶的货车突然遭遇爆胎,轮胎跑没了,于是钢铁轮毂直接压到地面,金属和地面之间高速摩擦导致火星四溅。轮毂边缘变得滚烫,惊魂未定的司机将货车停在路边查看情况,却没想到滚烫的轮毂点燃了路边的干草……而当地气温超过了40度。
![]()
制动系统故障引发高温
从而导致火灾
在刚看到这个报道的时候,我的情绪是大吃一惊,但是转念想想,由于爆胎而导致的火灾难道还少么?在国内也是,特别是货运车辆因为车轮故障而导致起火的报道并不算少。于是我就开始琢磨,轮胎是怎么导致起火的?
![]()
其实车轮导致火灾无非就2点:第一是制动系统故障,也就是我们说的刹车,刹车盘和刹车片无法分开,存在严重的“拖摩”现象,因此整个轮毂附近温度飙升,从而导致引发火灾的可能。当然这种故障驾驶者自己是能感觉到的。毕竟刹车系统故障后,行驶阻力非常巨大。
![]()
轮胎本身高温引起危险
类似美国“卡尔大火”
而另一个引起火灾的原因,就是爆胎。正如同美国加州著名的“卡尔大火”。最近身边的泰哥就遇到了一位车友的来信,来信内容主要是关于轮胎压力的。这位车友最近想换轮胎,所以就多关注了一下轮胎的知识。
![]()
他发现网上不少文章都声称:跑高速的时候,应该给轮胎放气,因为跑着跑着压力就上来了,这样更安全。如果不放气,轮胎压力过高会导致危险。车友想让我们来判断一下这知识是否正确,顺带想了解一下飞跃“龙腾”这款轮胎。
![]()
飞跃轮胎来自于老牌国企上海回力双钱,关于这家厂的历史、过往、辉煌,我想不需要再介绍什么了。这里主要说一下飞跃“龙腾”的大概情况:这款胎主要是主打静音性能,是一款经济型轮胎。密集钢片花+封闭胎肩很好的控制了胎噪,另外还专门加入了专用的吸音孔结构,让轮胎更加安静。
![]()
橡胶“揉面团”:
温度升高全都是因为这个
话题回到轮胎知识本身:看看跑高速到底需不需要放气?橡胶作为高分子材料,本身是有机物。硫化之后的橡胶的内部微观结构,其实是三维立体的交联结构。因此橡胶才拥有了弹性和韧劲儿。才能够拥有承受反复变形的能力。然而,橡胶在变形的时候,内部的微结构之间是存在摩擦的。
![]()
摩擦导致热量的产生,于是轮胎的温度逐渐上升。专业上叫做“温升”。轮胎安装在汽车上,受到汽车的重压,以及发动机输出的扭矩,还有刹车系统引起的制动扭矩……种种因素作用到轮胎上,最后表现出来的结果只有一个:轮胎变形。
![]()
因此只要轮胎安装在汽车上,只要汽车开动,那么轮胎必然就会不停的变形,然后又在气压的作用下恢复形状,然后再一次变形(橡胶在做“揉面团”运动)。因此轮胎滚动时必然会温度升高。而我们知道轮胎的使用温度是有上限的。
![]()
平时开车,建议维持标准胎压
有条件的,可以直接看到胎温
轮胎温度过高,会导致橡胶加速老化,在极高温下轮胎内部结构也会受到安全威胁。所以世界各国的轮胎行业,都反复的提醒广大车主,不要忽视轮胎温度的升高。如今不少主动式胎压监测系统,甚至已经带有轮胎温度测量功能,便于车主第一时间了解胎温情况。
![]()
而对于没有胎温监测系统的车辆,车主能做的事情,也许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说的内容了:管好轮胎压力!事实上少数细心的车主一定曾经在一些专业的汽车养护节目(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中学到一个技巧:
![]()
在车辆即将踏上长途或者连续高速路程之前,专门测量一次胎压,并适当提高胎压。我“举个栗子”:假设我们的爱车,原厂提示我们,最佳胎压值是2.4BAR,那么平时我们就应当长期保证胎压表的读数在2.4BAR左右。
![]()
高速或者长途之前,
反过来给轮胎“补气”才是对的
而在跑长途高速之前,我们可以临时提高胎压,提高的幅度一般建议在10%以内即可。比如从上述的2.4BAR提升到2.6BAR(提升了8.3%),以这样的胎压去跑长途或者高速会更加安全、放心。
![]()
这是什么原理呢?很简单,因为轮胎压力越高,轮胎受压后的变形程度就越小,轮胎高速滚动时,橡胶经受的“揉捏”也就越少,轮胎温度升高的程度自然就改善很多。我们曾经驶过,同样一台车,胎压降低到2.0BAR连续以120km/h时速跑100公里后,轮胎变得滚烫,而胎压提升到2.7BAR之后则摸起来仅是微温。
![]()
这就充分说明了这个技巧的准确性。当然了,各厂家也说的很清楚了,胎压可以提高,但也有个度:上限一般是10%,不能提升的太多。在这个范围里,轮胎的抓地、制动等性能依然是可以较好维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