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内连续两宗威马自燃,本以为这已经是极限,没想到第三宗自燃又来了。并且十分巧合的是,威马汽车已经正式开启辅导备案,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IPO前夕,威马汽车接二连三的自燃到底是“巧合”,还是一次不思进取的自食其果?
接二连三,一个月内三起自燃
10月5日和10月13日,两辆威马汽车接连在福建邵武市发生自燃。随后,网上又流传出邵武市交通运输局对威马车辆的情况汇报,称初步认定是电池问题造成事故。据了解这两辆自燃的威马汽车都是当地一家出租车公司引进的同一批威马新能源车,目前当地交通管理局已经紧急叫停了威马EX5出租车的运营,当地出行公司也决定禁止威马牌纯电动出租车进入公司。
神奇的是,第三宗自燃又来了。10月17日,多家媒体爆料,一辆牌照为“苏M”开头的威马EX5在江苏泰州靖江街疑似发生自燃,涉事车辆底部窜出浓烟,车辆周围地面上有干粉灭火器喷洒后的遗留物,同时不断有浓烟继续冒出。目前事件的进展还有待官方公布,威马汽车暂时也未对此事件进行回应。
两年前威马“自家后院着火”
事实上,威马的自燃并不是近期才发生,早在2018年,当时车神探就报道过,在成都威马研究院园区内,一辆威马EX5电动车突然起火自燃,事件发生后,引发消费者对威马汽车产品质量安全的恐慌。次日,威马汽车回应称,这是一辆经过多轮破坏性试验的报废早期试装车,所以才会发生自燃。
但无独有偶的是,在这次自燃事件的两个月前,一辆与威马EX5使用同款电池的野马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发生自燃,车辆搭载的电池来自谷神新能源。因此,威马汽车的这次自燃引发了人们对威马汽车产品质量安全的恐慌,当时不少已经订购了EX5的车主选择了退订。
在此期间,2019年9月23日,还有一辆威马EX5在温州发生自燃。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过去两年多的时间似乎已经被大家遗忘,但最近接二连三的自燃不得不让我们再次想起两年前威马在自家“后院着火”。但奇怪的是,两年时间过去了,威马不断没有解决自燃隐患,反而愈演愈烈,这两年时间里,威马汽车到底做了什么?
同样作为第一阶梯的造车新势力,两年时间里,蔚来、小鹏、理想个个突飞猛进。其中蔚来从曾经的低谷一举市值超过福特汽车、法拉利等,成为我国第二大市值汽车股。今年9月份,蔚来交付新能源汽车共4708辆,创下月度新纪录,同比增长133.2%。整个三季度,蔚来交付了12206辆汽车,同比增长154.3%,超出了该公司季度指导的上限。
小鹏汽车自今年8月底上市以来,当下市值已经突破了145亿美元,其9月总交付量为3478台,同比增长145%,创2020年单月交付量新高;小鹏汽车第三季度交付量8578台,同比增长266%,创季度交付量新高。
理想汽车2020年10月18日也宣布,截至目前,理想汽车已经向用户累计交付超过2万辆理想 ONE。也就是说,理想汽车仅用10个月的时间创下了国内造车新势力全新车型的最快交付2万辆的纪录。
而威马呢?去年,威马汽车销量还跻身国内造车新势力第二位,但进入2020年,威马汽车排名已经降至第四位。两年时间里,威马不仅越来越落后,新车质量更是遭遇前所未有的打击。在IPO的前夕,这样的威马上市股价会立刻“崩盘”吗?
车神探有话说:9月22日,威马汽车宣布完成了总额100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这也是造车新势力史上最大的单轮融资。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发布威马家书称,融资100亿不是威马的目标,创造100亿、500亿、1000亿的价值才是威马人的目标。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IPO似乎成为他们的“最优”路线,车神探认为,资本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固然重要,没有资本,何谈造车?但在寻求资本、寻求IPO的同时,威马是否还记得自己造车的初心?一边在资本市场如鱼得水,一边产品却屡出问题,造车不应该是这样的,至少不应该将“多少亿”当做威马人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