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Ncar是以专业内容、行业报道、线上社群、线下活动为核心、线上、线下联动的汽车行业服务型内容社群。我们深知,内容创作是每一位作者向读者们展现自己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的关键。
所以,我们有幸邀请到汽车历史文化专家、清华大学励学金捐助人、知乎《汽车文化》专栏作者王洪浩老师,作为我们第一期公开课主讲嘉宾,和我们分享“为什么我们的作品比别人贵”。
Q1.无往-驾驶体验:王老师,请教一下,这些套路除了应用在写作之外,延伸要公开演讲面对面讲故事有什么要调整的吗?
A.王洪浩:面对面讲故事,可以推荐你看TED演讲的书,这本书里很多套路。
Q2.张然-汽车营销: 王老师,如何起好一个标题,你起标题有什么技巧吗?
A.王洪浩:起标题可以去看我过去的专栏文章《我有7招写标题的秘籍,价值300万,但今天免费》
Q3.Sean-新能源动力系统:王老师,套用刚才的方法,对于技术方面的介绍,我们用逻辑-联想之后用类比法,来简化问题,是不是一个好的手法呢?
A.王洪浩:我大家分享几个我的例子:
北欧神话的宿命论与北欧汽车设计:希腊神话与意大利汽车设计
罗马好战英雄主义神话与汽车品牌家族设计
莫奈的瞬间与汽车的光影(英菲尼迪、梅赛德斯、雷克萨斯)
塞尚的抽象,汽车设计师的特征线
贝多芬的《普罗米修斯(12主神之外的大神)的生民》与法国汽车
马斗兽场的三种石柱与汽车设计发展趋势
从青铜器的失蜡法到汽车的3D打印——精美细节构成大法
意大利建筑师柯布西耶与雪铁龙DS的设计
两只老虎-马勒第一交响曲-细节不同带来的风格差异
所以取决于想象力和观察事物的切入点
Q4.朱涛-汽车座椅:对于记忆-逻辑-联想的思路,我个人的理解类似于,记忆-演绎-归纳,这些联想性的东西,在写作中我经常会出现跑题的现象,有时候描述时也总不能把握住问题的核心,请问这方面怎么优化?
A.王洪浩:强化你的目的性,一次只讲一个问题,一次只表达一个观点
Q5.Sean-新能源动力系统:如何提高文章逻辑性 大概从哪些方面入手?
A.王洪浩:大量阅读ingographic。在pinterest上搜索infograpic这个关键词会冒出来好多好多图片。 你去思考如果你去整理这些复杂的信息,是否也能这么有条理。
Q6.何先生_powertrain:王老师,我的痛点在于如何把专业的干巴巴的东西讲的有趣,可读性强,请指教。
A.王洪浩:你能够用三国的三个人物来描述奥迪宝马和奔驰的不同吗?你能想出来三个人,并且找到理由,你就拥有了可读性啦。在你的文章里,让读者找到他们熟悉的知识。这样他们就没有那么强力的陌生感,会让他们主观觉得容易和有趣 。这就跟好莱坞电影里面为什么要有中国明星,火箭队为什么要招募一个中国球员一样的道理。
Q7.梁士达-项目:如果一篇内容过长的话是否有必要分成几篇?有没有比较推荐的文章长度?
A.王洪浩:文章有两种目的,一种是快速讲清楚一个道理;一种是当成资料库供人们以后查阅用的。后者没有长度限制,前者在手机上的阅读,翻页控制在6页之内(包括了每两页至少一张图片),你可以估算一下文字的长度。当然,如果你的文章有极强的代入感和故事性,可以不太用考虑文字的篇幅。可以适当加长。
Q8.郑英男-研发PDM:王老师,我提个功利性比较强的问题。我们很多工程师的文章有个特点,就是业内看了都说好,发到知乎上点赞数寥寥。如何能在保证文章质量的前提下,更符合普罗大众的口味?
A.王洪浩:你的问题其实可以拆成2部分:
1、如何获得更多的专业圈的赞同
2、如何获得非专业圈的关注
前者你可以在你的文章里增加互动,文章中@某某某,这样大家会跑过来点个赞或者转发(当然你还可以有其他策略) 获得非专业圈的关注就需要用情感故事来吸引呀,你不是在描述技术,而是描述你的个人经历,成长、喜怒哀乐、人情冷暖,然后在里面掺入一些专业知识。
人和人比聪明是很难的,我在清华读书的时候就天天被欺负。所以我明白一个道理,如果做一件事情,我们彼此都需要大量耗费时间,而且没有节省时间的捷径,OK,我可以靠耐心去PK比我聪明的人。
我们很多群里的朋友都是工程师,工程师容易陷入工程师的思维,就是仅仅讲道理。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读的书都是比各位差很多很多的,所以影响绝大多数公众要靠情绪(共情的能力)我最近阅读女性情感类作品很多,也在结交这样的朋友。
一个作者跟我讲:如果你能教会一个女孩如何去斗小三,你跟她推荐啥化妆品她都乐意买。这就是共情和进入别人内心的力量。
大家知道怎么斗小三吗? 如果不知道,你怎么能够跟女孩成为闺蜜?那些写情感小说的人评价咱们:都是一群书读多了读傻的人,不知道生活的本质还是柴米油盐斗小三。
Q9.梁士达-项目:贩卖情绪容易获得观众,但如何控制这个尺度呢?汽车这种偏理工的内容过度参入情绪感觉会容易让人觉得目的性太强。
A.王洪浩:正能量就好。
Q10.Sleepylin-DRE:王老师在写作的时候会不会对一些“自己不太喜欢的群体” 做回应? 对于输出信息时,带着主观情绪是如何看待的?意义上我不喜欢这种不成熟的表现,但类似于某些自媒体,输出情绪反而是一种tag或者人设。
A.王洪浩:有时候我写文章,会有人写评论骂我或者发私信骂我。我有空的话都回私信:朋友加个微信聊聊。微信上我会跟对方道歉我专业不足,我是业余选手,请多多指教。于是人家就不再骂我了。
别人抬杠并不是为了证明我们错了,而是给他们更多的存在感。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给别人存在感,同时争取一个朋友。去抬无聊的杠,并不会让我们学会更多,反而会浪费时间。我们的时间都是很贵的吧。
所有被我加到朋友圈的人,都最终成为了朋友。他们在一对一的场合下,反而不会再骂我了,因为他们骂我,没有人看得到呀。
所有跟我们辩论的人,他们的初衷就不是为了听我们在说什么,他们只是想表达自己的存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无论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对方。
还是前两天教我写情感段子的大神说的: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们。让他们开心就好。我以前也抬杠,后来发现,太tm浪费自己时间了。
原来,只是需要把对方搞到微信朋友圈,说对方好厉害好厉害,对方就不跟你抬杠,还会把你当哥们。
所以我就采用这条路。
说到小三如何跟汽车内容结合,我遇到一个大神,他就知道怎么搞。这个人就是二混子。他跟张然合作的第一篇内容 DSG,讲的核心故事就是滚床单。这个人是上海大众的设计师,邵景峰把他招进去的。
Q11.张Enzo:难道一定要把严肃的内容往低俗的方向引导才会带来流量吗?感觉虽然这种方法在短期内可能会收到一些成效,但长期来看对于整体的知识氛围是不是一种污染呢?
王世益-售后质量:张总,我认为这不能算低俗,而是以别人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让人更容易看得懂,就好比武术,以前是杀人技,现在为了发扬也是将他打造成了强身健体的套路拳脚功夫。
A.王洪浩:这个世界上95%的人的水平都是拼多多。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对于低俗和高雅的理解跟我们不一样。 但是!无论低俗还是高雅,大家都害怕孤独,都需要希望,都需要鼓励……
张抗抗-功能安全-3D打印:二混子的表达方式通俗易懂,学习成本降低,帮人节省了时间,让本来不可能接触此知识的人也学习了知识。个人觉得这肯定不能用低俗两个字来概括。
姚昌晟-新能源汽车:我理解严肃有严肃的受众,大众有大众的受众。不仅取决于接受方,也取决于内容输出方的质量。事实上,输出严肃媒体性质的内容,是更加专业化更加难的。如果只是作为内行交流,写作不需要考虑受众。但如果考虑受众,那大众化的写作是对于我们这种非专业作者更容易习得的方式。
A.王洪浩:我写文章通过飙车可以获得点赞,但转化的粉丝不多。但是当我传递正能量的时候,就很多人加我的关注。很多人私信我不是问我专业汽车知识,因为我其实也不是特别懂,他们都是跟我交流人生道理,交流痛苦的时候怎么熬过去,或者仅仅是打个招呼说他们跟我是一样的人。
这是我回答,获得赞同最多的回答
我觉得一个好的作品是能够让人笑,一个更好的作品是能够让人哭,一个最好的作品是能够让人一边笑一边哭。
张Enzo:嗯嗯确实,我记得知乎有一个叫卿未离的大神,他的文章其实也大多是在讲情感和人生经验的,并且感觉他的度把握的很好。
周文太-新能源车:关于写作,之前有一些散点的感悟,经过这个晚上,感觉可以把散点连成线了。
A.王洪浩:希望你能喜欢上写作。它可以帮助你把对世界的理解更加抽象化凝练下来,可以帮助你识别生活中各种细微的感情和感受。这都是高等级动物拥有的能力。
·END·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