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生产出来后,终究会交付车主进行使用。在这个过程中,这台冰冷的机器出了要提供充沛的动力、良好的驾控性能和可靠的品质外,还会接受使用者的主观评价。如功能是否好用、座椅是否舒适、换挡是否平顺等等。
为了尽可能满足用户的主观感受,车辆在研发过程中就需要主观评价工程师来制定完整的评价体系,帮助完成各项细致的调校工作。
这样一套评价体系是如何建立的?在今天的weINcar公开课中,广汽丰田主观评价工程师林剑超老师,就会和大家分享他的工作经验。
![]()
![]()
![]()
![]()
![]()
![]()
![]()
Q1.史高拔-智能网联:对于用户体验和主观评价的差异和联系你是怎么看的?现在都在提用户体验的概念。
A林剑超-主观评价:嗯嗯,这两者是比较接近的。用户体验也是主观评价要做的范围,偏向于商品力的评价. 比如材质摸着是不是舒服,光泽度是不是高级这些,可能主观评价在开发的阶段会更倾向于工程实现性的确认,用户体验是在项目立项是就设定的目标。
Q2.史高拔-智能网联:用户体验更看重感受?主观评价更看重品质?
A林剑超-主观评价:两者不应该区分来讲,是有重合区间的。
史高拔-智能网联:不过其实现在车厂也都是说开始搞用户体验,但却没有相应的体系。
林剑超-主观评价:这个可能是一个新名词,在我们这边是归到主观评价的IMPRESSION EVALUATION。
Q3.朱涛-汽车座椅:日系座椅乘坐感受是比较舒适的,我想问下在动态舒适评估的时候,丰田有没有一些特殊优化和关注点?
A.林剑超-主观评价:这个每个厂家都有各自专门的评价方法,丰田会更注重整个座椅对人体没有一个突出的受压点,讲究压力平均。
Q4.朱涛-汽车座椅:了解了,丰田会在路试的时候收集不同路况下的人体压力分不吗?日系是否会对这些舒适性的主观判断做一些数据化处理?
A.林剑超-主观评价:会的,但是会归到专门的座椅试验工程师那边,主观评价不会做这么细的工作。
Q5.刘南飞-发动机制造&物流:林老师你们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哪个部门实施改进?有一个对口的统括部门吗?
A.林剑超-主观评价:各阶段不同,输出部门不同,立项阶段会给项目管理部或者说规划部,开发阶段给研发工程部门和项目管理部,生产阶段给工厂和质量和项目管理部,生产后给售后,大概是这样,体系不一样,可能部门名字也不一样。
刘南飞-发动机制造&物流:我个人推测主观评价的消化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评价是一方面,改进才是难点。
林剑超-主观评价:嗯是的。,南飞说所言极是。让相关部门认可,接受,并推进才是关键。
Q6.十九点二十二-设计质量:在主观评价的过程中,会不会形成一些标准和限制,去约束以后新开发的车型呢?
A.林剑超-主观评价:嗯嗯,其实说的是一样的,只要定下来了就会朝那和目标去调试开发,估计奥迪把自己定成8分,宝马定成9分。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END·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