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米
大约是自小就钟情美剧的原因,我对里面野味十足的皮卡一直情有独钟。
如果让我幻想最理想的场景,大约就是开着一辆改装后的皮卡,载着全部家当,放着摇滚音乐,行驶在阴雨中的丛林里,行驶在暖阳的沿海公路边,行驶在黄昏的乡村道路上……要是能再来点美剧枪战里的爆炸、撞击、夺命追击画面,对于我这种狮子座少女来说简直人生到此结束也不失为一种酣畅淋漓!
不过,无奈国内的皮卡发展史可谓是一部逆风成长的励志史,饱受各种政策限制和市场挤压不说,还长久的被边缘在“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境地。
一系列的缘故导致皮卡市场车型一直不算多,试驾更是安排的少之又少,所以这次接到前不久刚上市的锐骐6的试驾邀请函时,我立即毫不犹豫回家收拾行李,欢呼雀跃的奔赴厦门。毕竟,梦想中的刺激场面是不大可能实现的,但是能开开我心心念念的肌肉车也是十分美好的。
在酒店门口看到一排整齐的锐骐6时,嚯,这场面可以说是十分激动人心了,毕竟这么多辆皮卡在一起十分够“劲儿”。
锐骐6长宽高为5290/1850/1810mm(配行李架1850mm),轴距3150mm,从车身尺寸上来看,它比“同门师兄弟”纳瓦拉的更长更宽。外观方面,锐骐6采用了不少硬朗线条,前脸中网造型十分宽大,搭配上四周的镀铬装饰硬派十足,另外,棱角分明的横向镀铬LED日间行车灯也与前脸的硬汉风格很好的呼应。讲真,这时候无论放一台外观多么霸气的SUV在它身边,都很难够得上它的气势。
锐骐6的侧面造型与纳瓦拉十分相似,前半部分拥有饱满的全侧腰线,门把手采用镀铬装饰很有质感,货厢与前半部分看上去比例协调,车身整体很流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锐骐6车身顶部和货厢处都分别配有行李架,货厢尺寸为1510/1562/475mm,储物空间绝对是妥妥的。16寸银色涂装铝合金轮毂搭配这个大块头稍稍显得有些小,全系配备同规格的三角牌255/70R16轮胎。
进入车内,你会惊喜的发现原来皮卡也可以这么乘用车化。黑橙双色搭配的设计使锐骐6的内饰运动气息十足,三幅式方向盘的下方加入了镂空设计,中控台上配备了一块9英寸多媒体大屏,下方为自动空调控制区。我试了试这块多媒体大屏,它集成包括考拉FM、酷我音乐、ZAKER等娱乐应用,支持CarLife和蓝牙连接手机,可播放手机音乐或是通过车辆来接听和拨打电话,只是屏幕的触摸灵敏度并不算太高,会有略微的延迟。
另外,我们在锐骐6的身上还看到8向电动调节座椅、一键启动、无钥匙进入、3.55寸彩色TFT仪表显示屏、带彩色动态辅助线的倒车影像、倒车雷达、实时显示的胎压监测等配置。
说了这么多,我知道你们最关心的一定是它到底好不好开,别急,我们这就来试试。首先说它的账面数据,锐骐6拥有2.5T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和2.4L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两款动力,我们此次试驾的车辆均为柴油版,额定功率103kW,最大扭矩305N•m。此次试驾的路线全程约80km,包括城市路段、高速路段以及山路多种路段。
踩下油门开在路上,你会发现,锐骐6在起步阶段的动力输出虽然充沛,但是并不猛烈,驾驶着的感觉更偏向于稳重而有力度,动力输出十分线性,你能感觉到它并没有卯足劲向前窜,反而是很流畅的将动力输出给车轮。这种动力输出的体验让人对它的载物能力毫不怀疑,仿佛将上千公斤的货物拖动完全不成问题,不过,如果你想要让它猛烈的提速?那对不起,几乎不可能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锐骐6配备了一般在运动型SUV上才会配备的驾驶模式选择,有Sport、ECO、 Snow三种驾驶模式可选。在ECO模式下,能感觉到方向盘较轻,发动机和变速箱相互配合保持在较低的转速,此时的车厢静谧性很好,但是由于柴油动力系统确实不擅于加速,会让人觉得车辆的反应有点慢;在Sport模式下,方向盘会明显变重,发动机转速会维持在2000转以上,另外此时变速箱会延迟升挡时间,达到2500rpm以后才会升挡,而从1800-2600rpm正是发动机最大扭矩释放的区间,加速感提升不少。
我们前面说的都是锐骐6在铺装路面的表现,而作为一辆皮卡,它还拥有让人欢呼的越野能力,而且由于我们试驾的前两天刚刚下过雨,所以厦门的山路上非常泥泞,当然,这也让路程变得更加有趣。
山路泥泞湿滑,碎石遍布整个路面,普通SUV几乎是难以正常行驶,而锐骐6的接近角与离去角分别为31度和20度,最小离地间隙207mm,一般较浅的沟壑对于它来说都不是问题。另外,锐骐6搭载了来自博格华纳的分时四驱系统,可在必要时手动将车辆转入四轮驱动。我们在进入泥地路段时选择了低速四驱模式,整车在保持低车速大扭矩输出的状态下行驶,此模式对车速有一定要求,基本维持在不高于20km/h。另外,由于雨天的原因,再加上尽是多弯湿滑的下坡路面,所以会有频繁有打滑现象发生,好在锐骐6的ESP 9.3车身稳定系统足够给力,保持车身稳定。
锐骐6的悬架采用的是前双叉臂+后钢板弹簧的搭配,这是出于兼顾实用性与舒适性的考量。双叉臂悬架在横向稳定性和支撑性上相对出色,能更好保障操控稳定性,而你问为什么后悬架没有使用多连杆而是选用钢板弹簧?其实,这是因为锐骐6更多的是考虑装载能力,按照郑州日产的设想,要让这款车在每天装载500公斤货物的情况下整车能够使用五到十年。不过,虽然是钢板弹簧,但是能感受到工程师已经进行了优化,在舒适性和载重效果上找到了平衡点,在实际乘坐中这套底盘行驶质感扎实,舒适度已经不输给普通SUV了。
最后,我必须要夸夸锐骐6的噪音控制着实做的不错,发动机噪音在正常水平,并没有很过分的大分贝传入车内,不过毕竟是柴油发动机,所以它的“轰鸣”声和一般汽油发动机还是有所不同,提速时听起来会有类似‘咔咔咔’的声音,另外,在90km/h速度行驶时基本听不到风燥。
写在最后:
正如我们开篇所说,皮卡虽然在国外市场做的风生水起,皮卡文化更是深入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但是国内的皮卡车市场终究还是处在方兴未艾的起步阶段,一方面源于此前政策的种种束缚,例如限制皮卡必须要喷字以及贴上反光条显得十分低端,一方面也源于中国市场没有足够的皮卡文化氛围。
好在,从2016年开始,河北、河南、辽宁、云南、湖北和新疆六个省份陆续解禁皮卡,并且今年新发布的国标(GB 7258-2017)还规定,全国范围内皮卡车不再纳入普通货车管理,也就是说从2018年起,所有皮卡车都不用喷字和贴反光条。另外,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在今年车市整体低迷的情况下,1-11月国内皮卡累计销量361,425辆车,同比增长13.2%,尤其在刚过去的十月,整体车市四连跌的情况下,国内皮卡市场却呈同比、环比连续上涨的好态势。由此可见,政策的改变以及国人对皮卡的接受度都在有益的推动国内皮卡市场的发展,一直被束缚的皮卡市场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而回到我们此次试驾的锐骐6身上,它所表现出来的一切都脱离了国人一贯认知的“货车”皮卡模样,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撕掉了大部分国人对皮卡的固有标签,而在市场向好的情况下早早入场的它,未来前景更是十分可期。最后,我想在文章的结尾留下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一辆皮卡吗?你喜欢的皮卡是什么模样呢?欢迎大家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