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汽车商报执行副总编辑、寰球汽车内参主编 牛大为
5月17日,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显示,按照要求,应建立“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对动力蓄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实施监测。
今年3月9日,笔者就曾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到了“最危机的时刻”》为题,阐述了目前我国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面临的问题,并指出要强化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运输、储存等环节制定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动力电池编码制度及可追溯体系,力图实现谁制造谁回收的模式。同时,呼吁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动力电池回收不能仅在于政策的落实,更需要全整个行业各司其职。
而此次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和电池制造企业在动力电池回收过程中的职责。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将有助于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极大改善现阶段动力电池回收所面临的问题。
2013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60余万辆,新能源汽车创造绿色出行之际,同时带来相应难题。按照新能源车电池5~8年的使用年限计算,目前已经有部分新能源车面临电池回收的问题。而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2018年~2020年,全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将达12万~20万吨。到2025年,年报废量或达35万吨,几十万吨的废旧电芯摆在公众面前,环境压力不言而喻。
2016年以来,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已发布了一系列政策规范。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商务部、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要求采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企业是回收责任主体,要求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信息管理系统,跟踪记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情况。
2017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公布《拆解规范》,并决定于2017年12月1日开始实施。动力电池企业相关人士认为,《拆解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行业规范,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安全性、作业程序、存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要求。
2017年11月,《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进行公示,并将加快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建设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积极探索技术经济性强、资源环境友好的多元化回收利用模式。
即便如此,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依然面临很多问题,其中主要是回收利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尚不健全,回收技术和工艺水平有待提高,回收利用成本高、盈利难。
其实,除了政策因素之外,很多企业因为成本问题,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太大精力,由此也就造成了制造端热火朝天、回收端无人问津的局面。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回收市场亟待建设。
可以看见的是,随着政策法规的日益完善,我国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有望快速走入规范化通道。
此外,在市场层面,相关部门还应出台有关鼓励措施,引导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快速发展,使更多的企业愿意投入动力电池回收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