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汽车微信朋友圈里发出了两个著名的“胡说八道”,一个发自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一个发自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一个是针对吉利北汽股权的传言,一个是针对宝能收购奇瑞股份的猜测。一时间,汽车媒体着实亢奋了一阵子。知道内幕的,不知道内幕的,跟风蹭热度的,都要说两句。跟不少媒体人交流的时候,发现大家对这样的所谓“谣言”很感兴趣,有的说这是“乱弹琴”、“不靠谱”,有的则觉得不排除其存在可能性的一面,还有人觉得回味一下确有几分可行、可期待。甚至,有人私下评论道“汽车圈有真的谣言吗?”不过很快,北汽、吉利、奇瑞等车企发表官方辟谣声明,否定了不实报道。
这里我们不想对这两起传言事件本身进行过多评论。但是,这个现象却值得玩味。为什么汽车圈的“谣言”会获得如此高的关注?为什么这种“谣言”即便被辟谣,也被那么多人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真实性?
如果回忆一下这些年来国内外诸多被辟谣的传言,我们不难发现,不少谣言都有相当“真”的现实背景。例如,近期传言苹果公司将收购特斯拉股权;去年传言中国四大车企(东风、广汽、吉利、长城)收购FCA相关资产一事,虽然扑朔迷离,背景复杂,但总的来说,还是能看到这些“谣言”的基本脉络——存在高度可能性。特斯拉因为缺钱,所以亟需证券市场输血。至于是苹果还是其他公司,则都有可能。只不过,他们近期与苹果公司有过接触,且苹果公司财大气粗,就让人产生了无限遐想。至于国内四大车企收购FCA的传言,则因汇集了中国车企、SUV、FCA经营不佳等要素,且是从美国爆出消息,受到产业界和华尔街的高度重视。其实,这些“谣言”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博弈。有人想引导舆论,有人想影响资本,有人则希望改变某些事情原本的轨迹……有人说,汽车圈的传言,很多都不是空穴来风。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是道理的。但是,如果把可能当真相,风闻言事,时间久了,即便有道理也会成为“狼来了”的翻版,无人重视。
当前,中国车市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竞争压力巨大,同时,造车新势力借新能源的东风迅速进入汽车业,搅动大局。中国汽车版图存在变动的可能。一方面是发展速度跟不上的车企在节能环保、微增长等大环境下亟需寻找出路,另一方面,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投资冲动依旧巨大,他们的胃口绝不仅仅局限于造车新势力。兼并重组、股权收购、融资投资等重大资产变动事宜今后频繁出现不是没有可能。今天,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北汽、吉利、奇瑞被卷入风口之中;今后,不排除其他车企,包括新势力车企,发生各种并购“谣言”的可能。
有人说,谣言止于智者。汽车圈里不乏智者,但为什么还传言“满天飞”?听着像回事?一些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本应该积极探寻传言背后的真相,向公众传递事实。不过,遗憾的事,在当前媒体去中心化的格局下,公众在海量媒体面前,已经很难理清谁说的是真实的,谁说的是不实的。可能,不少媒体自己也很难得出一个准确的判断。
汽车圈的“谣言”为什么看起来这么“真”?也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最好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