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丰田的燃油经济性都被国内消费者津津乐道。
随着纯电动车的普及,电池却又成为了制约车辆续航的因素所在。
好在据日本经济网报道:京都大学和丰田的研究团队在电池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其开发的新型氟离子电池容量有望提升至传统锂离子电池的7倍,从而让纯电动车达到1000公里的续航。
那么,究竟丰田研发的新型氟离子电池靠不靠谱?距离正式商用又有多远?
新型电池优势明显,密度更高寿命更长
此次丰田研发的新型氟离子电池主要采用固态电解质,阳极由氟、铜和钴制成,阴极主要由镧制成。
由于氟离子有着更为突出的性能,因此每一个金属原子可以同时转移几个电子,从而提高整块电池的能量密度。
与此同时,氟离子电池从理论上来说也有着更长的寿命,使用时间是传统锂离子电池的8倍。
随着汽车逐渐向电气化方向发展,目前镁离子和铝离子已成为种子选手,但明显氟离子更具潜力。
未来谁能提前拿出飞跃式的高性能电池,便能占领更多的市场。
专家对其表示怀疑,散热问题或成关键
不过,正是由于氟离子本身的特性,让其只有当固态电解质被充分加热,氟离子才会朝着电机移动、进行充放电。
所以高密度的氟离子电池同样意味着巨大的发热量,而高热量对于电池来说存在自燃的安全隐患,因此专家对于丰田所谓的1000km续航仍旧表示质疑。
对此,京都大学-丰田汽车研究小组表示:目前已经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即将钴,镍和铜的合金制成电极,以防止电极膨胀,并改变阳极材料,以确保充放电正常进行。
不过即便如此,散热问题仍旧是氟离子未来商业化都关键之一。
电池材料尚未突破,距离商用还有距离
此外,虽然丰田方面已经给出解决方案,但目前氟离子电池材料难关仍旧没有取得突破。
氟离子电池项目自1985年诞生,一直在尝试商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进行摸索。
加上固态锂离子电池拥有更高的安全和性能表现,未来氟离子能否成为发展方向仍有待观察。
丰田作为全球排行前列的汽车集团,在动力电池和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探索有着不少积累。
不过随着当今技术研发的多元化,氟离子电池仅仅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向,理论数据不能代表一切,目前商业化也还有不少距离。
只有等成本、产能、稳定性等问题得到解决,氟离子电池才能真正意义上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替代者。
结束语:显然在短期内,受限于技术和材料瓶颈,混合动力将会是目前兼顾动力和燃油经济性的最佳解决方案。只是随着纯电动车的普及和推广,未来电池必然会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