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周星驰拍过一部叫《少林足球》的喜剧片,在各种无厘头的包袱中诞生出了“咸鱼”与“梦想”的神奇关联——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在影片中,林子聪饰演了一个200斤的大胖子,镜头所及,赘肉横飞。也就是这样一个胖子,他的武林绝学却是轻功水上漂,将硕大的身躯在拥挤的人群中舞动地游刃有余,丝毫没有那种尾大不掉的顿挫感。
从那之后,我再也没能看过类似的“大象的舞蹈”,直到昨天。
大象的舞蹈
2018年11月15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广州车展前夕的集团媒体沟通会上展示了涵盖电动出行、领先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愿景,以及一系列振奋人心的全新车型。
精致的PPT和震撼的过场宣传片换得的是在坐媒体们熟悉的闪光灯和零星的掌声,集中的发布会让外界的眼光变得越来越高,哪怕是手握十几个品牌的大众集团。
于是,大众请来了一个阿拉伯人,一个阿联酋籍的机器人索菲亚。去年10月份索菲亚得到了阿联酋授予的公民身份,理论上来说,她是世界上第一个“有人权”的机器人。美女站台,一时间现场便有了生气。
虽然索菲亚不是真正意义的强人工智能,但是在大众汽车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逸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首席执行官苏伟铭先生的对话里,索菲亚展现出了一位机智小姐姐的智慧,连连抛梗,金句不断。
苏伟铭问道:“未来你想象中的汽车应该是什么样的?”索菲亚说:“心有灵犀,想我所想那种吧。”苏伟铭含蓄地表示:“我们试试看吧。”
简短的对话中暗含的是大众汽车对于未来的野心或者说梦想。
“逸驾智能”(Mobility Asia)是大众在去年广州车展期间就推出的品牌,一年之后正式亮相。作为大众汽车集团向出行服务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汽车行业的深厚积淀和领先的人工智能科技,逸驾智能旨在构建全方位的智能出行产业,打造美好的出行生活。
苏伟铭先生表示:“基于35年来对中国汽车行业的理解,以及对未来智能出行的洞察,大众汽车集团创建了逸驾智能,将汽车行业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同互联网科技融为一体,自主开发智能出行产品,构建全方位的智能出行生态,为用户创造美好的出行生活,为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智能车联网、智能出行生态、大数据应用、智能驾驶、智能基础设施……一个又一个的专有名词挑战着大家的理解能力。于外界而言,永远是听到的比看到的要多,但对于车企来说,很难分得清是说得多还是做得多。
也许是自身也有着相似的体会,苏伟铭没有多做解释,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也提出了大众的希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们希望能用实践与探索向外界传递,大众的目标是什么,大众现在在做什么。
加速电气化与数字化转型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表示:“仅明年一年,我们计划将与合作伙伴在中国共同投资超过40亿欧元。资金将用于电动汽车、互联互通、移动出行服务、研发、高效生产流程及新产品开发等领域。通过持续、强有力的投入,我们将实现转型,为客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
通过与合资企业——一汽-大众、上汽大众、江淮大众,以及在科技和移动出行服务等广泛领域的全新合作伙伴携手并进,我们将为消费者提供以人为本的移动出行服务。”
简而言之,大众集团要从一家传统的汽车销售公司转型成为移动出行服务公司,路径是电气化与数字化。
未来两年,大众将在中国推出超过30款新能源车型,其中50%的车型将会进行本土化生产。在基础设施领域,从2019年起,大众汽车集团将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在中国搭建公共大功率快速充电网络的解决方案。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到2020年,大众计划在中国市场交付大约40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交付量将达到约150万辆。根据工信部规划,2020年国内新能源产销预计达到200万辆,如果二者都能如愿以偿,大众将在国内新能源销量的占比中达到五分之一。
这个占比较之于大众传统燃油车领域的“霸主”地位更加来势汹汹。据权威人士统计,目前合资品牌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大概在5%~10%之间。基于此现状,外界有不少声音表示中国本土品牌要在新能源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可以预见未来新能源领域的鏖战将更加激烈。
除了加速电动化进程,在自动驾驶领域,大众汽车集团正在中国加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为中国提供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目前,奥迪品牌已在北京和无锡两座城市获得了第四级自动驾驶测试资质,而大众汽车品牌也于近期加入了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平台。
在媒体沟通现场,大众集团表示首款基于人工智能的联网汽车将很快在中国发布,该车型将搭载语音识别、在线导航、充电、停车和支付功能,以及其他包括在线娱乐在内的服务。
整体来说,大众在中国的部署正一步一步面向更加前卫的未来。相比于特斯拉又或是国内新造车势力们,百年汽车企业的沉淀逐渐显现出优势,大象舞姿也足够翩翩。
热烈与冷清
目标远大,路途遥远,在成果还没有落地之前,一切的美好希冀都会被看作是空中楼阁。但从海兹曼到冯思翰再到每一个品牌的经理人,每一个来自德国的大众人都对中国市场都无比自信,35年大众在中国收获了3500万的用户,他们是大众在中国璀璨的历史也支撑着他们的未来。
一场集团沟通会,品牌的声音必不可少,只是在大纵深战略的背景下,任何一款新车在这样的舞台上都会暗淡几分。
大众品牌全新一代途锐和斯柯达品牌柯迪亚克GT在台上与大家打了个照面,而奥迪品牌则是只端出了一台纯电动方程式赛车,以示在电动领域的决心。
相比于去年插电混动e-Golf发布,奥迪Q8 sport首次在华亮相,不得不承认三大品牌在今年的表现有一些冷清。值得一提的是,江淮大众今年并没有能够露脸,江淮集团董事长也只是坐在台下,看着其他CEO们的豪言壮语。
作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第三家汽车制造合资企业伙伴,江淮汽车去年出席了集团媒体沟通会。海兹曼曾表示:“大众与江淮建立的全新合资企业将助力集团面向竞争激烈的大众化市场,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纯电动汽车产品。双方的首款产品预计将于2018推向市场。”
2017年5月25日,是江淮大众拿到准生证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日子,一年后的这天,江淮大众首款量产车型SOL(思皓)E20X在江淮一工厂举行了下线仪式,在今年的广州车展E20X或将正式面向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集团媒体沟通会上,江淮大众没能成为大众集团想要向外界传递出的重点信息。与之相反,大众集团的嫡系部队电动化被屡次提及。这不得不让外界对于这个新兴合资企业的未来多了几分联想。
回到本次沟通会的主题——“智行·新境”,智能化、电动化……大众在华发展的套路愈发清晰,作为汽车行业的执牛耳者,大众让我们看到了巨人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是如何转身,动作连贯,姿势不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