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真是一个有意思的日子。
那天百度在北京开了一个“世界开发者大会”,宣布L4级的自动驾驶红旗车明年试制、后年量产。
腾讯当天在南京开的是“全球合作者伙伴大会”,公布了腾讯的自动驾驶布局,会上也亮相了一辆基于红旗H7打造的自动驾驶汽车,不过这台车的自动驾驶等级是L3级的。
同一天,广州有一则更劲爆、更吸引眼球的新闻发布:《国内首辆自动驾驶出租车在广州大学城试运营》。
哎呦,广州可是老羊的大本营,这车我们坐定了!那么去哪坐呢?根据这篇新闻稿,我们看到以下关键几个信息点:
运营时间:每天下午14:00-16:00时
搭乘地点:在地铁站大学城北C出口、广州大学正门(现场设置专人介绍和指引市民搭乘自动驾驶出租车)
预约方式:通过“如约的士”APP下单
11月1日看到这条新闻的那天已经晚了,只能第二天去了,但今天能做的是赶紧下一个“如约的士”APP。
下完之后懵了,这界面完全没指引,单要怎么下?按理说应该是在“网约车”这一栏里下单,但下完之后如何保证来的是一台自动驾驶出租车呢?
算了,明天去现场再说。
第二天老羊吃过中饭,跨上我的坐骑就往大学城赶。
哦不,是这台酷毙了的荣威电动SUV!
大学城初探未遂
我们首先来到地铁站“大学城北”C出口,到的时候是14点半。让人谜之懵逼的是,C出口并没有任何指引啊,除了拉客的摩的和等车的人以外,并没有看到有自动驾驶明显的指引。
第一站就受挫?老羊不甘心地跑进地铁里面看了一圈,还问了安保和安检人员,他们均表示不知情。
呵,你们也太不关心时事了!
我们在C出口又逗留等待了一下,还是没有收获。正当我们打算撤退的时候,老羊心念一动:地铁口有位身穿黑色套装的女士,虽然身上并没有自动驾驶相关指引,但本羊怀疑她就是那个指引人。
嗯,好死不死,没错,就是了!据她说,自动驾驶的出租车已经开回去升级了,今天可能没得坐啦。
不过好心的她给了我们一个联系方式,如果非要体验的话,去生物岛或许可以坐上。
转战广州大学大门
今天能不能坐上自动驾驶出租车,还说不定呢,我们又来到了新闻说的第二个地点:广州大学大门。
这大门口简直是个广场,那天下小雨刮点阴风,唯一站大门口不动的,那铁定就是指引人了!结果又扑街了!
“你们来晚了,那台车刚才还在呢!”
再次证实,车确实开回去升级了,那看来只能去生物岛了。
排队一小时体验林肯MKZ
生物岛是一个广州市的江心岛,岛内车流和人流量都较少,相对简单、封闭的岛内交通很适合自动驾驶路测。
生物岛上有一家知名度很高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景驰科技”,他们在这测试已经快一年了,听朋友说,这里半夜都能看到测试中的自动驾驶车。不过他们现在已经改名叫“文远知行”了。这个公司今年上过好几次头条了,八卦稍后再说。
我们按照地铁口指引人给的地点,来到了“文远知行”的大门口!现场好热闹,好几个同行都过来了。
于是就引发了一个问题,试乘可以,但要排队呀!
我们在路边等待的时候,发现了不同车型的自动驾驶车。首先是新闻所说的传祺自动驾驶出租车。
这台传祺GE3是一款纯电动小型SUV,它采用了永磁同步电机和三元锂电池,可输出290N.m峰值扭矩、132kW最大功率,百公里加速成绩为9.3秒。此外,GE3的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可达310公里,快充仅需30分钟即可恢复80%电量。
我们可以看到它身上装配了许多传感器:车头部位是一个32线的激光雷达。
车顶最高处也有一个32线的激光雷达,它的下面有三个摄像头,然后摄像头下面有一个黑色的方形传感器那是毫米波雷达。这些传感器的作用我们最后会细说。
然后我们看到了一台“文远知行”的林肯MKZ,它车身的传感器和传祺GE3一致。林肯MKZ可以说是“文远知行”的主力车型,当问及为何选用这台车作为自动驾驶测试车时,对方的回答是,这款车更容易入侵。
入侵的意思,羊老湿觉得就是黑进车的控制系统,夺取车辆控制权,包括油门、刹车、转向等等。
也许有朋友会问,为何要入侵呢?因为车辆制造商、汽车厂不给呀!不管是出于商业利益,还是车辆本身的安全性,车辆控制权当然不能拱手相送。如果汽车厂愿意合作,开放车辆控制权,那么对自动驾驶公司来说,就少了一道成本。比亚迪秦Pro有一个开发者版本,就是对合作伙伴开放的专用版本。
本次新闻的主角传祺GE3就是“广汽新能源”和“文远知行”合作之下的产物。一来广汽本身在自动驾驶领域已有探索,目前成功实现了局部区域内任意预设两点的全自动驾驶。二来,这台车是纯电动,电气化的调试也更容易,而且它还有自动驾驶试验改装和测试经验,发挥更稳定!
可惜的是,当天我们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排上传祺GE3,排队人不算太多,其实根本原因是……
车辆不够!
集结了广汽、文远知行、白云集团三方资源的自动驾驶版本的GE3就一台。后来车辆要开去升级,GE3是没得体验了,我们转而体验了林肯MKZ。
坐起来什么感觉?
1、试乘人员只能坐后排,起码我们体验的过程是这样的。驾驶位会有安全员,他的手一直放在方向盘附近,全程很少介入。而副驾驶,坐的是工程师。
2、为防止自动驾驶车被追尾,自动驾驶车后面都会跟一台车保驾护航。
3、进入后排,后排有一个制动踏板,平日里工程师坐在后方调试用。
4、车辆当然被改装了,中控那块大屏涉及技术信息,不能拍,所以我们愉快地打码了。
5、生物岛的试乘时长约10分钟,路线是固定的,那条线路需要转向、掉头,还会遇到大概6个红绿灯。对了,大学城那个线路也是固定的。
6、全程时速约20~40km/h,个人凭体感掐指算的
虽然老羊关注此类新闻较多,但这次也是第一次真正坐在一台自动驾驶车里面。这种感觉当然很酷,但可能是因为等太久,倒没有兴奋。
如果你问我,担不担心安全问题?
我是不担心的,一来对自动驾驶有一定认知,知道这家自动驾驶公司业界闻名实力不俗,也知道对方路测时长已久,固定线路上的各类交通信号数据均已收集,路况数据与车辆控制匹配度高。二来,生物岛这路况车少人少,车速又不算快,真要遇到什么紧急情况,这不还有安全员吗?咳咳,另外坐后排的我还系了安全带呢!
点击视频查看自动驾驶乘坐体验
整体而言,这台自动驾驶车全程发挥稳定。遇到红灯会自动刹停,停早了的话,它还会再次启动往前面开一点。遇到行人穿过马路,它自己刹住了;遇到路上有自行车,它能减速避让;该转向的时候,安全员不需要动,它自己会亮起转向灯(我在仪表盘看到了,注意看下方gif的仪表盘),掉头的操作也很流畅。
左转向灯,自动亮起
车辆自动掉头,安全员并未触碰方向盘
想体验此类“黑科技”的朋友,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体验。
但是!
这次活动的用户体验有待优化
国内首辆自动驾驶出租车,这新闻一出来,想尝鲜的朋友预计为数不少,但要实际体验到的话,这过程可能会比较曲折。
首先是预约渠道。
新闻所说的APP界面和白云集团的官方微信号“白云出租公司”并无此次活动的专属展示和预约页面,本人也打过白云集团的电话,客服说会有人来联系我,但这种方式体验不够好。
如果车辆临时需要升级、无法体验,刚好有朋友请假一天专程去的话,无疑会扑空,浪费一天时间。
建议相关运营方,能设置一个具体到哪天哪个时段的预约页面,同时在各个渠道发布动态,提前告知因车辆或运营方的临时问题。
其次车有限。主运营车就一台传祺GE3,每天还只有2个小时运营时间,这2小时刨掉各种前后换乘、准备时间,估计每天只能满足每次2人,每天最高20人的体验名额。
再次,安全问题。虽然个人不担心安全性,但万一出现意外,这责任算谁的?算出行平台,还是自动驾驶公司?
这次活动让合作三方都收获了良好的曝光,他们分别是提供车辆的广汽新能源、提供出行平台的广州市白云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做自动驾驶的创业公司“文远知行”。
三方实力都不错,广汽新能源将会在今年11月广州车展上推出一款具备L2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纯电动车,明年还将推出L3级自动驾驶车型,成为国内首个实现L3级量产的车企,同时L4级自动驾驶车已经在全国各地进行测试。
而白云集团,是一家“老字号”国有出租公司,前身可以追溯到1956年,目前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出租汽车企业。
“文远知行”的前身是“景驰科技”,景驰的创始人是原百度高级副总裁、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这家公司聚集了不少自动驾驶相关的大咖。与实力同样出名的还有八卦,比如去年年底,百度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起诉了景驰和王劲。“文远知行”旨在打造面向中国市场的第四级别(L4)全自动无人驾驶。
你要是问我,这次体验到的是L4吗?我觉得不是。它使用的也许是L4级别的技术,但真正的L4已经是高度自动化了,我们试乘的是固定路线,路况也较为简单,算不上真正的L4体验。
汽车厂商负责制造提供车辆、自动驾驶公司负责提供自动驾驶技术、出行平台负责匹配自动驾驶车和出行需求方。这样的三方合作或许也是未来可行的商业模式,本次活动就是一次三方合作,但合作程度并不深。
这次活动本身,从营销上来说是很成功的,不仅有噱头,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展示前沿技术的窗口,如果能把体验做更好的话,公众对三方的评价会更好。对了,活动会持续下去,虽然体验是麻烦点,但你想试的话,也不是没机会……
最后,自动驾驶传感器套餐了解下
从现场测试车外观来看,“文远知行”新一代的自动驾驶车用的是2个32线的激光雷达+1个毫米波雷达+3个摄像头的传感器组合,它们分别是干什么的呢?
本质上说,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都是利用回波成像来构显被探测物体的。
其中激光雷达主要是通过发射激光束来探测周遭环境,发出多少束激光就叫多少线,比如32线,那么就是32束激光。线束越多,精度越高,但也越贵。下图就是激光雷达的识别效果。
激光雷达的优势在于探测范围更广,探测精度更高。缺点也很明显:第一,在雨雪雾等极端天气下性能较差;第二,目前来说很贵。顺带说一嘴,据路边社消息,这样一台自动驾驶车,成本是百万。
上图车顶是一个64线的激光雷达
而毫米波雷达,从上世纪起就已在高档汽车中使用,技术相对成熟。毫米波雷达可以探测有没有障碍物,解决的是有还是无的问题,探测距离远、价格便宜、不怎么受天气影响。毫米波导引头穿透雾、烟、灰尘的能力强,相比于激光雷达是一大优势。
激光雷达是可以建模的,直接可以有行车的具体数据。毫米波雷达是比较模糊的,难以量化,所以他俩是配合使用。
摄像头负责获取图像,摄像头拍出来是二维的平面图,激光雷达可以赋予距离等维度的参数,从而建立一个数据化的空间、动态模型。
自动驾驶已成为交通、出行行业的风口,BAT已经开始大举进攻。真正的高度自动驾驶时代什么时候才会到来?十年后?二十年后?
哪一天到来羊老湿也不知道,但可以确认的是,自动驾驶不是目前哪家寡头一己之力可以达到的,在车联网、路面/城市智能化、底层芯片、智能算法、智能传感器……各路英雄都有机会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