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铝车身很高级,我觉得这事儿指定有点蹊跷。
高不高级我不知道,反正我知道全铝车身已经没人喊了,当年很硬很安全的传统思想很快就被公知抛弃,全铝车身短短几年就结束了自己在汽车行业中的寿命,取而代之的则是钢铝混合车身。
优点与缺点非常极端,这是全铝车身的一个特色。
![]()
减轻重量是全铝车身推出的根本原因,在白车身上大量使用铝合金部件提升强度降低自重,与此同时还能将生锈隔绝在门外,早期全铝车身被高端车所青睐,奥迪、捷豹高端车常见全铝车身这一标签。
它的问题,可不仅仅是生产成本高这么简单。
行业内质疑因为铝合金韧性差的问题,的确是让企业放弃其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旦超过材料受力极限,韧性差的铝合金将会大幅度溃缩。除此之外,全铝车身的车型有着维修成本极高、难度极大且塑性生产难度不小的问题。
![]()
总体来说,全铝车身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话。
当然减轻自重的优势还是很吸引人,但随着平台化、模块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有限成本下优化平台架构,强化产品体系优势,时代的发展几乎淘汰了全铝车身。
拥有更低生产成本, 安全系数更好,且轻量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模块化架构时代,基本上没有给全铝车身留出解释自己的机会。
![]()
真的需要操控、轻量化的产品,更聪明的换上了钢铝混合车身,虽然过去全铝车身也是“钢铝混合车身”,但成分比例不一样,当下高端车型的策略是提升高强度钢材的比例以及强度,并且合理的将这些材料用在关键部位,铝合金的比例在降低,并且一定会出现在“非承受力”部位。
比如说凯迪拉克CT6,各种不同强度、材料的材料设计白车身,该轻的轻,该硬的硬,这才是正经合理的设计方向,这要比单纯的全铝车身更合理,且更安全,当然成本是丝毫不低。
![]()
全铝车身只是汽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小插曲,它不高级,也并不安全,相比于这一设计方向,有设计,有组织调整的混合车身,才是真正意义上应该被推崇的设计。
但,成本好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