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偏执,就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这句话出自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鲁夫的自传《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翻看世界著名企业家的创业史,我们常常能在他们身上看见“偏执狂”的影子。
为了一个零件奔波几百个工厂;为了一张设计图奋战几十个夜晚;为了一个技术理念开上百次会议。
在普通人看来,这简直是“无可救药”。
每个人成功的过程都不一样,但相同的是他们身上都带着成功所需要的品质。
坚持、笃定、勤奋、孜孜不倦......
这在倡导“中庸之道”的中国人眼中,着实不可思议。
这些企业家为什么要如此偏执?偏执之后他们能获得什么?
埃德加·沙因在《组织心理学》中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他表示企业在应对外部环境方面有两种态度。一类是顺应,就是市场需要什么我就供给什么;另一类是改变,我不顺着表面上表现出来的商业需求走。
前者是市场上大同小异的企业,后者则往往是那些在历史舞台上经久不衰的企业,也就是埃德加·沙所说的“普罗米修斯般的技术性企业”。
昔日,普罗米修斯为了让人类拥有火种,获得温暖与光明,不惜盗取圣火,得罪宙斯,在高加索山上忍受日复一日的风吹日晒与鹫鹰啄食,为何普罗米修斯能做到此,归根结底,还是他的正义感与责任感。
而许多技术性企业恰恰就担负着那样的正义感与使命感。
普罗米修斯渴望改善人类生存状况,推动人类前行。而技术性企业则不太在意能挣多少钱,相反他们总带着那么点理想主义,总想着能不能改变世界,能不能真正地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而且,他们坚信,人可以改变环境,而不是任由环境来塑造的,“我不应该顺着这个世界走,我顺着这个世界走,就活得没意义,我就成了奴隶。”
正如索尼,它的使命是为了改变全世界对于日本产品的态度,以科技造福人类;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直接以“活着就是要改变世界”作为座右铭。
汽车圈中的马自达,也是个特立独行的主儿,它以技术和偏执闻名于世,也喜欢和世界背道而驰。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没有一股偏执的劲儿,也就没有今天的马自达。
马自达的前身是在1920年成立的东洋工业公司。直至1931年,马自达才开始生产三轮载重汽车,正式涉足汽车制造业。
1960年,日本政府颁布政策,决定将10家车企合并为三家车企,没有核心技术的马自达将面临收购危机;另一方面,转子发动机凭借体积小、马力大等优势赚足了大家的眼球,马自达试图将它作为核心技术,但其价格高昂。
一边是被收购,一边是投入巨额资金研发转子发动机。摆在马自达面前的只有这两条路可选。
马自达不想被收购,因而铤而走险地选择了购买转子发动机技术这条路。
但即使是买下转子发动机,避免了被收购的风险,马自达面临的挑战仍不小。
为了获得宝贵的经验,马自达必须与转子发动机持有者NSU签订专利“不平等条约”,并支付高达2亿8千万日元的合约金。
另一方面,转子发动机虽然优势明显,但其存在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它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缸内便会出现磨痕,耐久寿命仅有十几个小时。
马自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几乎是全力以赴。它在内部成立了一个“转子研究部”,委派山本健一带领46名工程师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攻克,这47个人也因此被称为“转子47壮士”。
而后在日本Carbon公司的帮助下,马自达用铝和碳的复合材料制作的“Apex 封条”解决了转子发动机内壁的磨损问题,转子发动机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1967年5月30日,第一台搭载转子发动机的跑车Cosmo Sport面世。
从此,马自达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家将转子发动机量产的汽车公司,被载入史册。
1967年的日本,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汽车市场形势大好。基于此,马自达决心推出第二款车型Familia Rotary Coupe,并将其定位于全球战略车型,进军海外市场。
但因为排放的问题,首先在进军美国市场这条路上,马自达便碰壁了。
转子发动机排放中的NOx (氮氧化物)排出量较少,HC (碳氢化合物)排出量却比较多,这不符合当时美国的排放限制政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马自达采取了“热反应器”方式,向HC中加入空气使其再度燃烧,这样HC的排放就能大大减少。
1973年,转子发动机通过美国环境保护局的玛斯基法测试。这也意味着,马自达可以顺利进入美国市场。
排放问题解决之后,马自达又在第二年迎来了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油耗较高的转子发动机面对这样的形势十分不利。
在所有人以为马自达要放弃的时候,马自达坚持“转子发动机的存续是对社会的责任,也是对客户的信誉问题”,并在同年确定了“Phoenix 不死鸟计划”,目的是为了改善燃料消耗率。
马自达采纳了一位技术人员的建议,利用热反应器散发的热量再次加热空气的方式,成功改善了30%的燃料消耗率,再加上之前研发过程中取得的成果,最终马自达取得了改善燃料消耗50%的成果。
1978年,马自达推出转子发动机专用量产跑车Savanna RX-7,将转子发动机推向另一个高度。
Savanna RX-7曾多次在世界拉力赛、锦标赛、耐力赛中获得不错的成绩。其中它在北美 Daytona 24小时汽车耐力赛 GTU 级别赛中夺取冠军。
此后,搭载着4转子发动机的马自达787B成功赢得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综合冠军,它也是勒芒历史上第一辆,也是唯一一辆拿过冠军的日本赛车。
从没有哪一家车企如此执着于对技术的研发。在那样一个时代,转子发动机虽然很先进,却也问题不少,因为这些问题外界并不看好它。但正因为马自达的偏执与沉迷,转子发动机才能实现量产,并在众多赛事中获得成绩。
对于马自达来说,转子发动机的研发是出自于形势所迫,而创驰蓝天技术则完完全全展现了自我的坚持。
2010年,马自达宣布推出创驰蓝天计划,简而言之,就是推出14:1压缩比的自然吸气发动机。
在涡轮增压技术开始盛行的时期,马自达却选择和市场背道而驰。这像极了六十年代的马自达,在所有人都不看好转子发动机的情况下,依然坚定选择它。
当时发动机的压缩比普遍在10:1-11:1之间,而马自达直接宣布压缩比要达到14:1。
即使是放在2020年的今天,也少有车企能够做到这个比值,更何况是10年前。但马自达喜欢做的就是挑战不可能。
这样的坚持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显得难能可贵,这亦是它能在一众车企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超高的压缩比意味着燃烧效率的提升,排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马自达也不会再因为排放问题而被拒之门外。
2011年,第一代创驰蓝天技术发动机横空出世,并且一举进入2011年十佳发动机榜单,再加上全新“魂动”设计语言,马自达的车子成为世界的焦点。
五年之后,有更多的车企将发动机技术从自然吸气转为涡轮增压,而马自达依然坚持使用自然吸气,并决定开发第二代技术。
第二代创驰蓝天发动机名为“SKYACTIV-X”,将汽油和柴油机的优势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点火方式,通过火花塞点火进行控制的压燃点火,被命名为“SPCCI”。
简而言之,第二代创驰蓝天技术拥有汽油机的动力连贯性、持久性以及柴油机的经济性和低扭力,动力输出比第一代更加平顺稳定。
时至今日,马自达与世界再一次背道而驰。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车企将6缸机变为4缸机,甚至将4缸机变为3缸机,极力迎合市场和环境变化。
但马自达依然十分有个性,最近,它宣布将推出全新的直列六缸发动机,并且会搭载到前置后驱的下一代全新马自达6之上。
偏执一如既往。
当人们被主流的价值观裹挟前行,失去自我、彷徨迷茫,不知如何自处之际,马自达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做你认为对的事,就算别人说你偏执,也无所谓。
就像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里说过的一段话:
“你们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在重复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盲从教条就是活在别人思考结果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的心声。最重要的,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但也不是所有的偏执狂都能成功,只有找对了方向,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功。
毕竟,天才和疯子往往只是一念之间。
所以,偏执是错吗?当然不是。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