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6月产销状况。数据显示,6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32.5万辆和230.0万辆,环比增长6.3%和4.8%,同比增长22.5%和11.6%,产销量均刷新了历史上6月份数据新高。1-6月,汽车产销双双超过千万辆,分别达到1011.2万辆和1025.7万辆,同比下降16.8%和16.9%,降幅与1-5月相比,分别收窄7.3个百分点和5.7个百分点。
从产销量同比来看,6月基本延续了此前回暖的势头,1-6月的整体产销也好过预期,降幅进一步收窄。对于这种趋好的市场表现,中汽协表示,随着国内疫情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加快实现复工复产复市,稳岗就业扎实推进,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复苏态势持续向好,再加上各地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持续带动,因此市场表现总体好于预期。
但同时,中汽协提醒到,从行业发展态势看,国际疫情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海外市场需求还未恢复,出口依赖型企业仍没有摆脱困境,这将影响一部分消费需求;此外,在各地促进消费政策陆续到期以后,市场需求可能也会因透支而有所下降。因此,行业企业还应重点关注国内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好生产、销售节奏。
6月成历年同期最好水平
产销均呈双位数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6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32.5万辆和230.0万辆,环比分别增长6.3%和4.8%,同比分别增长22.5%和11.6%。
对于这一市场表现,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整体来看,6月份基本延续了上个月的双位数增长态势,这背后有多重因素的叠加,比如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促进消费政策的持续作用以及中国经济的韧性、消费者的消费热情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6月的汽车产销量均刷新了历年6月份产销量的历史新高,这是继4月中国乘用车市场结束22连降现象后又一个双位数上涨。
市场出现结构性调整
商用车表现继续突出
数据显示,1-6月,国内汽车产销双双超过千万辆,分别达到1011.2万辆和1025.7万辆,同比下降16.8%和16.9%,降幅与1-5月相比,分别收窄7.3个百分点和5.7个百分点。
其中,1-6月,乘用车产销775.4万辆和787.3万辆,同比下降22.5%和22.4%,降幅比1-5月收窄6.6个百分点和5.0个百分点。1-6月,商用车产销235.9万辆和238.4万辆,同比增长9.5%和8.6%。从汽车工业整体产销来看,商用车表现持续突出是今年上半年最大的特点。
从商用车的细分车型来看,6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2.7万辆和53.6万辆,产销同比增长77.9%和63.1%。其中货车销量49.4万辆,同比增长72.6%;客车销量4.3万辆,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6月,商用车主要品种中,客车产销均呈下降,货车产销呈较快增长。在货车的主要品种中,重型货车产销同比增长超过20%,贡献度最高,轻型和微型货车产销均结束前5月下降趋势,呈小幅增长,中型货车产销同比略有下降。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疫情的暴发,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出行,客车市场的销售变化与国内疫情的发展呈正相关。但无论是抗疫物资还是日常用品的运输,都涉及货车,因此带动了货车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货车作为重大基建项目的必备运输工具,今年新基建项目的大量上马,也进一步拉动了运输需求。因此,货车尤其是重型货车在今年上半年增速明显。
乘用车降幅进一步收窄
SUV市场或迎“小增长”
在乘用车市场,同样出现了结构性调整。数据显示,6月,乘用车产销179.8万辆和176.4万辆。其中,轿车产销分别为83.7万辆和82万辆,同比增长0.4%和-4.9%;SUV产销84万辆和82万辆,同比增长25.8%和10.5%。
1-6月,乘用车分别产销775.4万辆和787.3万辆,降幅比1-5月收窄6.6个百分点和5.0个百分点。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轿车产销363.5万辆和367.6万辆,同比下滑25.9%和26%;SUV产销361.6万辆和367.7万辆,同比下滑14.6%和14.9%。
从具体产销数据来看,SUV已经基本追平轿车销量,甚至在今年上半年,SUV市场销量已经反超轿车销量。同时,在降幅方面,SUV市场表现也明显优于轿车市场。
业内资深观察人士表示,SUV的市场表现反映了中国消费者对SUV产品的需求。未来,伴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好转,SUV市场或将迎来一波不小的增长。
新能源市场呈现恢复式增长
6月为上半年最好水平
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基本延续了4、5月份的增长态势,但就数据来看,相比去年同期仍呈双位数下滑。
数据表明,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0万辆,分别达到10.2万辆和10.4万辆,为上半年最高,环比自3月后保持持续增长,同比依然呈明显下降,产销下降比例高达25.0%和33.1%。在新能源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呈增长,纯电动汽车增速更为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纯电动汽车产销依然呈较快下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量呈较快增长,销量小幅下降。
从具体数据来看,6月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9万辆和8.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9%和37.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万辆和2.1万辆,其中产量同比增长17.0%,销量同比下降6.0%;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完成81辆,同比分别下降83.9%和83.3%。
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39.7万辆和39.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6.5%和37.4%,降幅比1-5月略有收窄。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同比均呈下降,其中纯电动汽车降幅依然高于行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高于行业的降幅除了受疫情影响外,与新能源补贴退坡也有很大关系。尽管今年没有完全取消补贴并延续了补贴政策,但新能源汽车厂商仍处于一种亏损状态。即便疫情影响消失,新能源汽车也并不会出现爆发性增长,车企和厂商都需要时间来适应低补贴时代。许海东表示,就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来看,市场已经逐步接受在低补贴状态下的运营,今年新能源销量估计能超过100万辆,甚至可以达到110万辆。
此外,许海东还指出,未来伴随着越来越多合资品牌开始布局新能源,再加上特斯拉的入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的两极分化趋势将会愈发明显,比如以特斯拉、蔚来为主的高端品牌,以及为满足农村市场的低端品牌,新能源车企应找好自我定位,做好正面竞争的准备。
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跌至新低点
德系、日系稳步增长
在市场占有率方面,6月的具体变现与5月基本相同,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均持续走低,德系日系则稳步增长。
数据显示,1-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285.4万辆,同比下降29.0%,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6.3%,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3.4个百分点,降幅比1-5月继续扩大。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跌至新低点,6月销售的59.0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3.5%,占有率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5.0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7.2%、43.8%和62.1%,与上月相比,市场占有率均呈下降。而从企业数据来看,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排名前15的企业中只有长安、一汽、潍柴在上半年保持正增长。
在主要国外品牌中,6月依旧是德系和日系占据主流。具体来看,与上月相比,韩系和日系销量呈较快增长,德系增速略低,其他国外品牌均呈下降,法系降幅更为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韩系和法系乘用车销量均呈下降,其他国外品牌呈不同程度增长,日系增速更为明显。
对于中国品牌新车市场占有率的持续下降,许海东认为这同样是疫情导致。“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大部分中低消费人群的购车欲望受到抑制,但中高消费人群却不受影响。同时,消费者对于购车更为谨慎,因此合资或进口品牌相比此前更受消费者青睐。”许海东在接受采访时还提到,这种消费趋势在以经济为特点的日系以及以品质著称的德系身上表现更为明显。
汽车出口同比下降
乘/商用车降幅均超三成
与国内市场相比,2020年上半年海外出口市场损失更为惨重。回顾上半年疫情发展,自1月底暴发以来,国内相关部门就进行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基本在4月份全面控制住了疫情。但海外疫情一直存在不确定性,再加上部分国家所倡导的“群体免疫”,海外市场需求一直没有恢复。
中汽协数据显示,6月,中国汽车企业出口6.2万辆,环比增长27.2%,同比下降35.0%。其中,分车型看,乘用车本月出口4.4万辆,环比增长24.8%,同比下降35.9%;商用车出口1.8万辆,环比增长33.6%,同比下降32.7%。1-6月,中国汽车企业出口38.6万辆,同比下降20.9%。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28.9万辆,同比下降12.0%;商用车出口9.7万辆,同比下降39.2%。
中汽协认为,接下来,行业仍应重点关注海外疫情防控的形势变化对国内汽车行业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