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因某些众所周知的事件影响,韩系车销量跌入冰点,起亚和现代旗下车型出现了大面积销量暴跌,还曾有媒体爆料称北京现代一度因欠款过多而陷入停产风波,大量4S店为了回笼资金被迫关闭,车型清仓处理。除汽车销量暴跌,以某天为首的韩国零售业,还有赴韩旅游也都遭遇重创。
但就在我们以为韩系品牌将要就此“凉凉”,退出中国市场时,韩系车却在不知不觉中缓了过来。
![]()
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在今年前6个月均出现较为明显的涨幅,销量出现了明显回暖。就在刚刚过去的8月,北京现代领动以月销量21361台的成绩重回全国轿车排行榜前十名的行列。当然不仅仅是现代,起亚品牌也已经连续多月销量上涨,整个韩系车平均月销量已经达到10万台左右。
如此看来,韩系车这是峰回路转了,能快速回暖,在特工看来得益于以下几方面:
1. 推出新品
在过去一年里,韩系车明显加大了新产品投放力度。
![]()
北京现代
2017年推出:新瑞纳、新一代ix35等
2018年推出:ENCINO等6款新车
![]()
东风悦达起亚
2017年推出:KX7、凯绅、KXCROSS等
2018年推出:新一代智跑等7款新车
不可否认,韩系新车这一年的上市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企业。
2. 降价促销
以北京现代新一代ix35和东风悦达起亚新一代智跑为例,这两款车的官方起售价都降到了11万元级别,比上一代降了足足3-4万元,同为紧凑型SUV,韩系这是铁了心,要与自主品牌展开正面厮杀。
类似的例子还有,新一代瑞纳的售价区间定到4.99-7.39万元,不到五万就能买合资车了。东风悦达起亚轿车系列也采取了降价优惠,K3、K5优惠3-4万元不等,还推出了两年免息贷款购车的金融方案。
![]()
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合资品牌本身就代表了面子,现在用自主品牌差不多的价钱,就能买到合资品牌的车,应该说,吸引力巨大。
不过,韩系车玩低价走量战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能走多远,值得思考。对手从曾经的合资,到现在的自主品牌,越混越回去,再退,怕是要步铃木的后尘了。所以眼下摆在韩系车面前的,至少还有这些问题:
1. 产品内耗严重
整个车型系列都往下降价,羊毛出在羊身上,产品实力势必也要跟着缩水,完了新品销量上去了,看似风光,其实是抢占了之前的市场份额,自己跟自己内耗,反映出的,还是产品力不足。
2. 品牌认可度降低
自主品牌这些年不断向上,希望突破天花板,这既是产品上的,反映在价值方面,也是定价上的。韩系车降价优惠,消费者买车时是挺开心,但品牌认可度和保值率,自然是降低了。一旦给消费者留下了:“哦,这车折扣大,不值钱,这牌子不行,不硬气”的印象,就难以挽回了。特别你还是合资车,前面说了部分人就是冲着面子去买的,当你不够面了,他们肯定跑去买别的车了,比你好看的,比你还便宜,你说气不气人?
![]()
3. 受自主品牌冲击
可以说,今天的自主品牌,就是乘着韩系车几年前玩的策略来的,主打性价比,而当自主品牌在性价比方面逐渐追平甚至反超韩系车时,试问韩系车有什么好牌拿出来应对,况且自主品牌还要占一份民族工业的优势条件,你新品再多,降价再厉害,恐怕也不是办法。
4. 自身竞争力
最后说归品牌自身,竞争力是否真的上去了。韩系车来中国这么多年了,还在吃老本、走老路,要说他不是没有高端子品牌,在北美等市场也卖的不错,技术实力也还是有的,但留给人的印象好像就只有,外观不错,价格低配置高,性价比强,光靠这些,是无法在消费市场日益成熟的中国立足的。
写在最后
眼下韩系车企算是缓了一口气,但未来就真的一片光明吗,恐怕还要看他自己的态度。
真正的情商高手,都是怎样沟通的?
有些人说话有四两拨千斤的能力,两三句话就能把事情讲清楚,还让人很舒服;有些人往往一张嘴,就能在不经意间把人得罪,足以扼杀掉之前积累的好印象。
很多时候,因为不会说话,我们失去了很多梦寐以求的机会。爱情上不如意,事业也不顺利,更多的都是“沟通”惹的祸。可是沟通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怎么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的表达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