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公开承诺不裁员的吉利汽车,近日再次被媒体曝出:“吉利“蓝海计划”被质疑变相裁员:普通员工裁员20%、管理层优化30%”。
![]()
2020年3月30日,吉利汽车2019年财报发布现场,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透露:“对年初设定的141万辆的目标目前不作调整。吉利在疫情期间,做到目前不裁员,不减薪,不延期支付员工薪酬。”
然而,到2020年4月中旬就真真假假、断断续续传来吉利汽车以新业绩考核机制,派遣员工培训,变相裁员的说法。
![]()
![]()
2020年5月初,有媒体爆料“被指“变相裁员”再发酵:吉利或遭集体起诉”,媒体采访多位吉利员工后了解,风波是从新绩效考核突袭而来。最先是绩效评级时间与方式不正常。有员工表示一季度的绩效评级从往常月初延迟到月末。绩效考核方式也不再相同。普遍说法是,员工层从2521转为2422,C与D占到40%;高管层(8岗及以上)则为1333,C与D占超30%。
![]()
这一次,吉利汽车推出的“蓝海计划”培训项目被指“变相裁员”。在吉利汽车发布《关于明确集团“蓝海计划”实施规范的通知》中写到,基于组织创新与效能提升的新型培养项目,面对未知、复杂、不确定的市场环境,通过实战演练、价值再造等,旨在打造一批主动高效能战队。该计划适用于组织变革中转型干部和待激活员工,针对的是一线、非一线、干部类三类人群设计不同方案,培养周期预计在半年至一年,期间只拿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没有绩效工资。
但涉及此中员工更认可另一种说法,“蓝海计划”实际是裁员陷阱,是逼迫主动离职工具,以培训期间发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引诱签字,很多人会忍受不了折磨,主动离职。坚持下来的大部分员工也会被评判为不合格,拿基本工资,对有些压力较大员工难忍受。剩下会有20%被判为合格,极少数能回原岗位,但最终难逃后续考核(后续每个月还会有名额),大部分人会被调岗,无权决定新岗位与薪资,不接受就要主动离职。“降低人力成本,稳住大盘才是蓝海计划根本出发点。”更多员工赞成这是裁员又降薪。
![]()
此次再次被媒体曝出“吉利“蓝海计划”被质疑变相裁员:普通员工裁员20%、管理层优化30%”,与之前媒体曝出的情况基本一致,并且员工已组织集体合法合理维权。
对于吉利“蓝海计划”变相裁员的说法,有记者就“蓝海计划”咨询吉利控股集团,该集团公关部一位人士向记者发送了一份关于“蓝海计划”的资料介绍。这份资料显示,“蓝海计划”是吉利基于疫情冲击等全球宏观大势的预判分析,逆流而上持续开展内部组织变革、员工效能提升等项目,打响“高绩效管理攻坚战”的全员战役。但是当多数员工质疑“蓝海计划”变相裁员并被媒体曝光后,多数帖子却被吉利方面以各种理由要求删除了。不过在知乎上仍然有很多关于吉利汽车变相裁员的问题。
![]()
![]()
近来,由于汽车行业整体不景气,加上疫情影响,很多企业出现裁员情况。裁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战略调整的必要手段,本无可厚非,大家也都能理解。但是在自己高调宣布“不裁员,不减薪,不延期支付员工薪酬”后,通过这种“手段”让员工主动离职,还美名其曰某某计划,并且员工离职没有按相关规定进行赔偿,这是员工所无法接受的。
![]()
吉利汽车近几年可谓发展迅速,公开资料显示,吉利汽车的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最近几年来持续不断向外扩张。2017年,吉利控股集团收购了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2018年,吉利控股再以约90亿美元收购戴姆勒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其第一股东,这些并购使得吉利控股拥有了多达十多个品牌。
吉利汽车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是国产汽车中的佼佼者,但是如今出现这种情况,似乎与其地位并不匹配。国产汽车发展并不容易,希望这次事件也只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希望国产汽车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