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35 GTR是一台非常特殊的车型。
但是说到改装,这是一个让绝大多数技师都会头疼的车。这并不是说R35 GTR不是台好车,非常难以升级。
相反,原厂的R35 GTR非常出色,导致后期的改装往往成为画蛇添足,只会拖累性能而不会有任何加成。如果只是单纯的加速赛,改装非常简单。
但是进行赛道化或者走街的改装,R35 GTR会让每一个技师头疼不已。
因此,即使是motoiq以及Mike Kojima这样顶级技师也对R35 GTR迟迟没能够下手。他们花费了很多时间来寻找R35 GTR的问题,以期能够真正的升级R35 GTR的性能,而不是拖累其的表现。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MOTOIQ带来的R35 GTR的改装系列。
上一期中,这台R35 GTR已经更换了KW减震。这一期中,其将迎来全新的防倾杆。
为什么要更换防倾杆?
MotoIQ的计划是为这台GTR更换上更大尺寸的轮胎和轮圈,以保证更大的地面接触面积。
在motoIQ看来,当将车辆更换为更大尺寸的轮胎的时候意味着更大的抓地力,更大的抓地力意味着更大的车身侧倾。
一般来说,为了对抗更大的侧倾,技师的选择往往是增加弹簧的刚性,也就是更换更硬的避震。
但是,GTR这台车和其他车不一样,其的原厂设定就是非常硬的车架。而更换更硬的弹簧在这种更硬的车架上往往起到的是反面教材的作用。
因此,motoIQ的计划是使用来自于forged performance防倾杆。
motoIQ的研究中发现,forged performance是市场上能购买的最硬的防倾杆。尤其是,R35 GTR的后防倾杆细的和“牙签一样”。
在motoIQ看来,原厂防倾杆细到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地步。
尤其是,R35 GTR转向严重不足,尤其在轮胎温度升高的情况下,转向不足到了让人抓狂的地步。这一赛道特性也支持了motoIQ的理论。
这是forge performance的endlink。
Forged performance为两相调节(下部防倾杆)。前防倾杆达到了38.4mm,原厂尺寸则为34mm(上部防倾杆)。Forge performance增加了足足133%的刚性。
为了保证轻量化,forge performance的防倾杆是中空的。其选用了1096弹簧钢材以保证长期的使用寿命。其也进行了涂层处理以保证长期使用。
原厂后防倾杆即为图中黑色的防倾杆。其尺寸只有可怜的14mm。Forge performance(红色)增加到了24mm。
换算下来,这意味高达800%的刚性增强。你可以用手轻易的将原厂后防倾杆弯折。和前防倾杆一样,forge performance的后防倾杆为轻量化设计。
后防倾杆为三相可调。在目前的改装中,endlink被置于中间的位置。
为了减少摩擦和扰人的摩擦噪音,防倾杆会和衬套接触的部分用teflon胶带缠绕起来。
将氨基甲酸乙酯材质的衬套内外润滑。
同时也给teflon胶带进行润滑。
现在防倾杆准备好上车了。
和装避震不同,更换防倾杆非常轻松。GTR的防倾杆位于横向构件的下方。如今很多车的防倾杆都位于横向构件的上方,需要拆除横向构件才能更换。
前防倾杆更换中。
GTR原厂的后endlink(黑色)非常细小。如果放一只铅笔在边上,你会发现其的尺寸和铅笔类似。如果直接更换更大尺寸的后期防倾杆,原厂endlink的损坏的概率极大。
后防倾杆安装中。
现在前后避震,防倾杆已经就位。这为后期GTR的升级打下了基础。
下面的计划中,motoIQ将使用SPL和whiteline的组件将悬挂更换成完全可调的悬挂,同时更换广为诟病的香蕉,以及对前后几何结构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