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一次空姐乘滴滴顺风车遇害还不到3个月,滴滴顺风车就又出事了。这次出事儿仍旧是“有一条人命”!不禁想问滴滴一句:你们难道是魔鬼吗?
![]()
我自己也拉过顺风车,当然我是比较傲娇的那种。因为我把我自己定义为一个“车主”,而不是“司机”。我遇到过过分的乘客,甚至把她送到后就选择了“拉黑”。当然,我也遇到过很好的乘客,也遇到过暖心的乘客。
我本着和大家“交朋友”的心,在回家的途中顺便接一个“拼车者”,这可以满足我一部分的“社交需求”,毕竟人本孤独。但,这必须定义在“合法”的范围内,我们起码应该明白她并不能被你骚扰,起码应该对乘客有所尊重。另外,乘客也应该对你有所尊重,也就是说起码不应该把你当做“司机”。毕竟,你花费的金钱,并不能享受到被“司机”服务。
![]()
我认为,顺风车就应该只局限于上下班,或者周末出游。其它方式应该都将其定义为“出租服务”。而作为乘客,如果你真的是急事或者需要一定的隐私性,你真的应该选择“快车”甚至“专车”或者最正规的“出租车”,而不是“顺风车”。
这种模式本来是极好的。首先,滴滴顺风车提高了车辆的利用率(即车内乘客增多)。其次,它满足了我们一部分“社交”需求。再次,它能够让我们在出行的过程中“花费较少的金钱达到一样的目的”。总之,顺风车有好处。
![]()
当然,有好就有坏。第一,顺风车车主的“德行”参差不齐。第二,车主的认证方式过于简单。第三,如果出现类似的问题,滴滴没有选择最好的处理方式。
首先,我们应该正视“顺风车”服务。它就是一个车主和乘客解决出行方式的一种方式。你不是“乘客”,我也不是“司机”,大家可以本着做“朋友”的心态选择彼此。
其次,审核是否应该“更难”或者说“更透明”。与其让一个刚刚被投诉的人犯罪,不如对其“封号三天甚至永久封号”。滴滴在这方面的工作显然做得不够,而且差了太多。
![]()
再次,女生深夜出行,是否应该选择“顺风车”或是其它公共出行方式?起码我现在认为我们不应该选择“顺风车”出行,甚至不出行。虽然网络上比较火的“金句”是“无论一个女人喝多了,还是穿着太暴露,但都不应该成为男人犯罪的理由”,我承认这句话没错,我也十分认同。不过,你指望用这一句话或者其它的道德指标来约束那些“毫无人性”的东西,似乎并不现实。对于穿着打扮得体的女性朋友,我确定我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而不是亵渎。我相信绝大多数男性朋友都是如此。
![]()
那么,如果我们必须要深夜出行的话,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我目前总结有四点:第一,尽量不要选择顺风车出行(目前滴滴顺风车业务已经下架,但未来是否会重新上线尚且未知)。第二,尽量坐在车内后排,而且是驾驶员的正后方。第三,在上车的时候尽量和朋友共享自己的位置并且保持联系,甚至准备好了目前已经在网络上传播开的“短信报警”。第四,应该掌握一定的“防狼术”或是“防狼技巧”。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可如今,滴滴公司为了谋求发展,正在唆使一帮“坏人”犯罪,这是最不能让人接受的。悲剧本可以避免,却因为他们的推诿,错失了最佳的破案时间,这是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滴滴顺风车在三个月内,连续出现两次重大事故,而且都有人命,滴滴公司没有引以为戒,而且依旧我行我素,这也是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滴滴如此做法,是否会使“道德退步”?这是否会成为犯罪者新的“聚集区”?这背后的“潜在犯罪因素”真的太多了。
从小开始,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人之初,性本善”。可现在,我们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到现在,我们还能用“善良”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社会吗?还是说,我们时刻应该本着“小心”、“提防”的心态生活?
不过,我们还是应该静下心来,做好自己。男性保持理性,善良。女性同样保持理性,善良,多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招式。一位学者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无力改变世界,我们能够做好的唯有自己。对于滴滴来说,做好自己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如果做不好,那就灭亡吧!对于我们来说,做能够保护自己的自己,这已经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