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孟俊陶
编辑 | 袁桂远
5月29日,业界流传已久的“入股江淮汽车和国轩高科”传闻终于被大众集团亲口官宣。
这天,大众集团宣布将收购江淮汽车50%股份、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取得合资公司管理权。除了与江淮汽车联姻,大众汽车集团还宣布,将在电动汽车生产价值链领域加强投入,投资约11亿欧元获得国内电池生产企业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轩高科”)26%的股份并成为其大股东。
截止到6月3号,对于江淮汽车最明显的变化是股价收获9个交易日内的第7个涨停,市值已飙升到187亿。而大众如今也能更加充分利用本土化产业链的特色优势,打通电动车产业链,并在中低端电动车的市场全面参与竞争。
对此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大众战略入股江淮控股和参股合肥国轩是两会胜利闭幕后的重大事件,是中外双方的双赢,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步伐是加速推进的。
在消息最终确认的那一刻,“双赢”也是我对于这次大众江淮合纵连横的评价,对于急切想要转型的大众以及严重亏损的江淮而言都是利好消息。然而就在官宣同一天,另外一则消息也相继进入到我的视野,根据第一财经发布的最新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示,安徽省省会合肥已经晋级新一线城市,排在第14位。
猛然发现,历来看上去温和的中部城市合肥如今真的已经“肥润”了起来,在打造了江淮汽车、蔚来汽车、国轩高科、科大讯飞等汽车以及新兴产业高地之后,如今政府又大刀阔斧地选择外部合作,引入大众集团积极抢占新能源汽车这块高地,这不仅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又一次大胆尝试,同时也是将“工业合肥”打造成最具辨识度、最具气质的“城市名片”的有力举措。
若此举完成后,意味着大众中国投资将成为江汽控股的股东,而安徽国资委持有的江汽股权将由100%降至50%。对于安徽省国资委来说,也许股比多少并没有那么重要,也许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总之在仔细揣度这桩重磅的结盟事件时,不难发现“双赢”背后依然有最大受益者——合肥市。
争夺“总部经济”
合肥,一个不太起眼的中部城市,不难发现在合肥这十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已经确立了汽车、家电、电子信息等8大支柱千亿元级产业,不过在不少专家的眼里,合肥当前的现状可以用“鲨鱼苗多、鲨鱼少”来形容,也就是说合肥市内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大企业、大品牌不多。
我们不妨简单的回顾一下合肥近些年来的发展。要知道一个城市最大的增长引擎依旧需要工业来支撑,然而后者曾长期是合肥的“短板”。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合肥的省会历史并不长,其省会地位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被进一步确立。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合肥的工业基础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建国之初市区只有几家小工厂和一些手工作坊。建国后虽从上海等地迁来一批工厂,但并无国家级大工业项目在此布局。
很长一段时间,合肥的GDP一直在全国前百的末位徘徊,而想要跻身成工业强市,这一过程注定长路漫漫。如今,大多数人都将2005年视为转折点,当时合肥时任领导终于意识到缺乏产业发展支撑并将成为其他资源优势的掣肘,工业化也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于是这年合肥确立“工业立市”主战略。
当精力、政策、资源都向工业汇集而来,合肥工业突飞猛进,在最初的五年里,有一个最为明显的迹象,合肥这方热土上,涌来众多“财神爷”。比较著名的包括合肥日立公司、联合利华、ABB等,直至2010年已有49家世界500强(中资与外资)企业在合肥地区开展经营活动。
直至今年,当下总部设在合肥市且知名度较高的企业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江淮汽车,科大讯飞,蔚来汽车之外,去年中科曙光(安徽)总部基地也正式落户合肥,建成后将聚集高端研发人员300余人,形成每年超10亿元的营收规模。
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总部经济”,它具有知识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集聚辐射作用大、税收贡献大等特点,已成为城市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坐拥总部经济的城市等于拥有了企业资源的配置权和区域经济的话语权,这不仅能对其他城市形成虹吸效应,还能形成一种强者愈强的闭环效应。
老实说,如今中部城市的抢人大战早已打响,倘若合肥想要在中部城市中更为脱颖而出,还需凑集起手中的王牌,尤其对于寄予厚望的汽车产业来说,今年4月安徽省经信厅出台了《2020年安徽省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要点》。其中明确指出,“2020年全省生产汽车90万辆以上,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2500亿元左右,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当然,企业和迫于达成目标的城市也是“各取所需”,虽说江淮是没有其他国际大厂合资、具备完整新能源车生产能力、以及大量现成产能的自主汽车厂商,但合肥的城市优势对于车企来说也是十分明显的。
四通八达的对外交通不必赘述,我们可以把时针拨回去年的两会时期,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明确表态,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不难看出合肥既是中部崛起计划的重要成员,而且还是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被明确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显然在这其中,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的直接利好都指向合肥。
就在一年前,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率团来到西班牙巴塞罗那,与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博士共同敲定了建设合肥智慧城市的项目,其中的参与方就包括了大众中国及旗下全资子公司逸驾智能、合肥市政府及江淮汽车。
的确,大众如若不是对合肥抱有极大的信心,断然不会同时入股江淮和国轩高科,而此次江汽控股引入大众汽车集团,不仅仅在于通过国企混改的方式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更重要的是在汽车产业变革的当下,通过引进“行业龙头”的技术与资金,助推安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先活下来,再启程
对于今年2月与合肥市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且落户的蔚来汽车来说,今年与去年的表现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尤其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里,蔚来复苏的迹象格外明显。蔚来汽车在5月累计交付新车3436辆,同比增长215.5%,环比微增8.9%,这也创下蔚来单月交付记录。
事实上,随着疫情逐步实现有效控制,蔚来汽车已经连续三个月实现环比增涨。
或许是因为特斯拉的闯入,也或许新能源作汽车依旧被视为行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加上政府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即便蔚来去年“南上加南”但依旧有焕发第二春的希望。
只是同样扎根于合肥的江淮汽车这些年的日子可就没那么好过了。
作为以商用车起家的自主品牌,江淮汽车商用车板块细分优势逐渐衰退,表现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2019年江淮汽车的整体销量为42.1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为16.3万辆,同比下降17.8%。
通过查询近十年的销量发现,江淮汽车去年总体销量已不及2010年的44万辆,这也意味着,2019年江淮汽车销量创下了近10年新低。3月18日晚间,江淮汽车(SH:600418)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根据公告,2019年,江淮汽车实现营业收入472.86亿元,同比下降5.6%。
对于江淮而言,同样去年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责令江淮汽车罚款共计1.7亿元以及去年8月江淮纯电动SUV自燃起火事件对其来说也是雪上加霜的,曾有江淮内部人员感叹如今的江淮与长城、比亚迪、吉利相比不论是技术、设计都远远被甩开了差距。
2020年,全球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猛烈袭击,今年一季度的销量均纷纷下滑。从今年前四个月公布的销量分开到品牌来看,不难发现自主品牌车企的马太效应正在疯狂加剧。吉利、长安、长城中国品牌3强已经入围了前十榜单。
当头部车企疯狂抢占市场之时,相反与之形成最明显的对比的诸如海马、众泰、猎豹汽车、北汽幻速、海马、东南、潍柴在内,今年前四个月的总销量都还不足5000台。未来这些名字很有可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所以在淘汰赛加剧的大背景下,江淮汽车今年的销量会不会再次创下新低,其命运和结局无疑牵动着地方政府高层的心。
众所周知,发展新能源绝对是弯道超车的最好路径,对于江淮来说,公司早在2002年就已经开始准备新能源方案。在多年的时间里,江淮新能源掌握了电动汽车电池成组、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即便如此,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车时代,合资、豪华品牌都开始大力布局自己的新能源产品线,特斯拉更是已经开启了“强势掠夺”的姿态。
对于想要做大做强的地方国资委来说,在整个新能源汽车时代的供应链和价值体系都发生了改变的背景下,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单靠自身单打独斗,很难有所作为。尤其去年头部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的“惨状”人尽皆知,江淮汽车更是已失势多年,早年与奇瑞的重组也化为泡影,在凭借自身已经难以独自招架的当下,作为汽车的头部车企大众抛来的“橄榄枝”,江淮汽车没有理由拒绝。
单从整个安徽省汽车的成绩来看,2019年全省的汽车产量仅为77.6万辆,占全国的3.6%。而在周边的兄弟省市中,上海市和湖北省去年汽车产量均超过了200万辆,浙江省也已经站在了100万辆的门口。
根据大众汽车集团规划显示,未来10年,大众汽车将向市场推出近70款全新电动车行,未来基于该集团电动化平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预计达到2200万辆,所以这也不难理解安徽省国资委愿意牺牲股比向大众敞开怀抱。
车谈君观察
相信安徽省国资委有做过一番利弊的权衡,但在面对国有企业混改由大众所带来的产品、技术和成熟的管理方式的巨大优势下,所谓的股比在产业转型升级面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认真审视一番,合肥市所引进的一个是当前中国造车新势力中最被看好的蔚来,一个是行业“排头兵”大众集团,毫不夸张地说,其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在全球一体化发展不断加速的今天,合肥市选择借助更强大的“外力”来盘活省内汽车产业的变革与发展,或许会成为合肥市日后蜕变为新时代汽车城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大众汽车集团与安徽省国资委达成合作意向,也将有助于大众在华的系列电气化战略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反之,大众电气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将助力合肥市打造成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基地之一。
同样的角度来看对国轩高科的入股,本质上是对大众在华新能源合资业务的重大调整。根据最新消息,大众将在成为江淮股东后,对合资公司江淮大众追加新投资,并构建MEB电动平台产能。目前大众集团在中国每年至少需要300GWh动力电池供应,这对国轩来说无疑不是个为品牌背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机会。
但总的来说,所有的对企业的利好都是推动合肥市快速稳步向前、向高质量方向推进的绝佳历史机遇,既然它早已将其攥在手里,那么不妨祝它未来持续焕新成为中部城市里最闪耀的那座城。
不管从哪方面来看,“神操作”了蔚来、大众的合肥,是最大的赢家。或许,它将改变了这座有着厚重文化沉淀城市的气质。
事实上,近现代以来,合肥本身就蕴含变革的基因,“东方的俾斯麦”李鸿章和“台湾近代化之父”刘铭传都出自合肥,只是在近十年,它的表现并不突出罢了。
-END-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