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普及电动车,一定绕不过的话题就是充电桩网络的规模。
虽然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一直在上升,但受技术限制,充电速度相比加油还是慢了不少。每个车型长时间对单一充电桩的占用,也导致了电动车独特的用车生态。另外,在电动车普及最好的大城市中,停车位的稀缺反而限制着家用充电桩的建设,这令一部分电动车用户更加依赖公用充电设施。
![]()
截止到去年12月份,经统计我国共有121.9万个充电桩,其中公关类充电桩有51.6万个,而截止到今年3月,我国充电桩已经达到126.7万个,保持高速增长中。虽然这些数据放在全球范围内遥遥领先,但综合我国新能源车型的保有量来看,车桩比例仍远低于1:1。
这样来看,铺设充电桩仍是普及电动车在目前阶段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所以对于充电桩的建设也在我国“新基建”战略中被多次提及。
当然这个问题不仅限于中国市场,在同样大力推广新能源车型的欧洲市场更加严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近德国政府出台了一项新政策,就是德国境内的所有加油站都必须强制建设充电桩。
![]()
目前德国境内有超过2.7万个公共充电桩,按照计算,持续推广新能源车至少还需要建设7万个充电桩,而其中必须要有超过7000个快速充电桩才能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而德国目前拥有14118个加油站,实施此政策后除了能增加充电桩数量还能更好的扩大充电网络范围,以便解决新能源车用户长途出行的续航焦虑。
除了德国之外,英国也曾计划立法强制要求加油站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并且可以想象,如果这种政策真的能收获较好效果,欧洲各国很可能会迅速效仿。
![]()
再回到国内,虽然目前还没有政策强制加油站一定要配套充电设施,但出于商业角度考虑,“中石油”、“中石化”两家公司之前已经陆续和商业充电桩公司达成合作,比如2016年中石油就宣布和一汽集团达成合作,将充电业务在重点城区和高速公路上先行推广。
从这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中石油、中石化虽然开始布局充电桩,但并没有引起其它加油站的效仿,而“两桶油”对于充电桩的持续布局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积极性。可见从商业角度来说,加油站布局“油电网络”的行为更加偏向“规划布局”,而建设充电桩所投入的成本以及后续维护,还是难以获得预期回报。
总结:
国内加油站的布局基本上非常完善,除了少数西部高原地区的加油网络还在建设外,内陆基本上达到了全覆盖。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强制要求加油站配套充电设施能够极大增加电动车的出行范围,减少用户焦虑。不过除了增加充电桩覆盖范围,充电桩后期维护也是一件较为棘手的事情,比起没有充电桩,用户在极少的电量下找到充电桩却发现不能用的心情恐怕会更差。
你认为国内会强制加油站建设充电桩吗?赶紧在下方留言讨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