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大家都被滚滚热浪折磨得苦不堪言,稍微走几步就大汗淋漓,唯有躲在空调房喝“冰阔落”才能活下来。不过今天小编并没有想给你降降温,反而是想聊点“更火辣更劲爆”的话题——车震。可别想歪了,小编这回要和你认真地讲讲关于“车震”这件事。
![]()
顾名思义,车震就是汽车车身和底盘间上下有规律或无规律的抖动,至于为啥会抖动,有人为原因(你懂的)也有机械因素。不过我们今天要聊的不是如何正确车震,而是如何巧妙利用车震发挥出神奇作用。What?车震还能有其他什么用途?难不成还能发电?虽然小编不清楚未来会不会有“车震动能回收”这项技术的推出,但是一向严谨的德国人率先想出了通过车震来帮助SUV脱困。听起来好像风马牛不相及,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项新技术——车震脱困模式,哦不对,是Free Driving Mode。
![]()
首先要说的是,我这不是在开玩笑,奔驰真的研发出了一套通过车辆悬挂上下跳动来帮助车辆脱困的技术,而且它将会在全新一代的GLE车型上率先使用。这项技术叫做Free Driving Mode,由于目前这项技术还没有中文名,根据英文直译可以叫“随便豁模式”,当然了,我觉得称之为“车震脱困模式”更形象贴切。
这项新技术主要用于沙地或者碎石路面的陷车脱困,其原理是通过固定的频率让悬挂在10cm的行程间调节,让四个车轮的上下跳动将陷车一侧的轮胎从沙地里拔出来,然后重新赋予其抓地力,帮助车辆完成脱困。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是毕竟这项技术前无古人,是否真的像描述得这样有用还是未知数。
![]()
还有一个问题,这项技术是否仅限于沙漠以及砂石路的陷车,那样想来的确可以通过这种摇动的方式使陷车的轮胎脱困。但是如果是发生在泥潭里的陷车,能否起作用也不得而知。而且根据物理知识来想,好像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令车轮陷得更深。当然,这一切还都只是小编根据奔驰的这项新技术产生的联想,等到新一代GLE引入国内后,找机会体验一下这种创(qi)新(pa)的脱困模式。
![]()
![]()
聊过了“车震脱困模式”的用途后,我们来聊聊这项技术。事实上奔驰也还未正式发布这项技术,但是通过视频介绍我们可以得知几个信息点,这项技术可以独立调节单个车轮悬挂的高度,这种高度的调节由电机来完成,同时这项技术依托于可调节底盘高度的空气悬挂。
![]()
说到空气悬挂,那问题就来了,即使是“老美”玩的Lowrider用的气动悬挂,也只是对前轴和后轴的两侧车轮进行上下的升降,而没有做到对单个车轮高度的升降,同时还是视频中这样高频的跳动式升降。所以这项技术可能另有奥妙。
![]()
虽然“车震脱困模式”的具体细节还是未知,但是不妨参考一些汽车品牌已有的新底盘技术。在奔驰S级上有一项悬挂技术叫“魔术车身控制系统”,即Magic Body Control。这是一项十分先进的主动悬架技术,可以让驾乘人员获得更为出色的舒适度。当时速在130km/h以下时,奔驰S600L的空气悬架将自动选择舒适模式,并触发魔术车身系统。
![]()
系统的感应装置来自于一个位于前风挡处的“路面扫描摄像头”,这个摄像头非常强大,只要是车辆前方15米内、地面高度落差3毫米以上的路况均可被监测到,并且反应十分迅速,可以在1秒之内完成对主动悬架的阻尼调整,旨在做到“车身不动、悬架调整”,让坐在车内的人感觉“如履平地”。
![]()
在奥迪最新一代A8上也装备了类似的悬架系统,即AI主动式悬架系统。这套系统直接为每个车轮的悬架端配备了一个电机和连杆,通过对四轮的独立控制,实现了主动防倾杆调节效果。这项技术可以支持单独或者单侧车轮的快速高低调节,这和奔驰的“车震脱困模式”简直不谋而合。
写在最后
最后小编还是要重申一下,今天不是4月1日,这篇文章真的不是愚人节的玩笑。奔驰这项“车震脱困模式”虽然乍看很荒诞离奇,但是既然出自奔驰之手,想必是经过了各种工况严苛测试过的。很多新技术在提出之初都会显得像是天方夜谭,但正是在这样痴人说梦似的新技术的推动下,未来的汽车才一步步变成现实。至于这项技术的实际驾驶表现如何,等有机会小编一定亲自帮大家震哦不,试一下!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