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其中正式取消同一外国投资者设立超过30家分店、销售来自多个供应商的不同种类和品牌成品油的连锁加油站建设,经营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自2018年7月28日起实行。也就是说,从上周六开始,外资加油站正式放开限制。
![]()
对此,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喜大普奔!在他们看来,国内油价大降价指日可待了。因为限制放开,势必吸引很多外资进入市场,加剧行业竞争,从而打破“两桶油”的垄断地位。一旦垄断被打破,油价自然会下降,但事实真有这么简单吗?
1 外资加油站开放由来已久....
![]()
其实,中国加油站很早就对外资开放了。像著名的国外石油巨头壳牌从九几年起,就开始在中国一些地方合资建加油站。
2 为什么外资加油站没能做起来?
![]()
影响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对外资进入中国运营加油站保留了特别条款,以给我国成品油市场发展提供缓冲期,具体的限定参考开篇。可即便如此,国际石油巨头诸如壳牌、BP、道达尔和埃克森美孚等都纷纷到中国来运营建设加油站。
3 中国目前有多少座外资加油站?
截至2017年底,全国加油站数量约10万座,其中:中国石油2.2万座,占比21.38%;中国石化3.1万座,占比31.61%;其它4.55万座。
![]()
上面所说的“其它”,就包含这些有外资参与的加油站,中国石油流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底,中外合资加油站约2800多座,占3%。
具体的:
壳牌居首,1200多座,覆盖中国南北;
BP和埃克森美孚次之,各约700座,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浙江、广东、福建和香港等地);
道达尔约200座,同样贯穿南北。
4 下一步外资加油站将遍地开花?
限制放开,外资加油站会像雨后春笋般到处冒出来?不好说,但增加是可以预见的。
![]()
就在开篇的新闻发布前两天,BP宣布:将在未来5年,新增1000座加油站。与之合作的是山东地方炼油厂——东明石化,双方的合资公司预计9月底挂牌。
与此同时,壳牌和道达尔也都表示了对新规的欢迎,并称未来将加速在中国的布局。
5 油价和油品会变化吗?
特工认为,就算外资加油站进入中国,对于国内的油价也不会有大的影响。理由有三:
首先需要明确,国内油价要降的前提是打破“两桶油”的垄断,但要想打破垄断,外资加油站任重而道远,且不说目前的规模之比仅为1:20,光是国内加油站是否接近饱和,能否扩大规模就存在很大疑问,就算能开,有利地理位置也基本上被占的差不多了,难不成叫老外去荒郊野外投资?所以规模上不上的去,直接影响议价权(能上去吗,我就问问)。
![]()
其次,外资加油站可能很难有成本优势,目前国内的外资加油站,基本上还是从“两桶油”(或者三桶油)手上进油,没有成本优势,想展开价格战显然会处于劣势,除非它们能有价格更低的渠道获得成品油。而没有规模,就不可能打价格战,“两桶油”完全可以对其无视。就像现在有些民营加油站的油价比“两桶油”低,但这并没能改变什么。
这里顺带提一下,因为进货渠道的缘故,外资加油站的油品质量跟“两桶油”的不会有太大差别,相反倒是民营低价油品更需关注(特工的建议是,能不去小加油站,尽量不去)。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有很大一部分是税,再加上生产运输成本,实际上留给加油站的利润已经不多。要不然中石油、中石化2017年2万多亿的营收,怎么会只有几百亿的利润?现在是利润已经很薄了,外资加油站来,就能让油价降?!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怕也是力不从心罢!
写在最后
不管怎么说,放开限制,有利于竞争,怎么着也比“油价降没念想”强,聊了这么多,只是希望大家谨慎看待,降了,最好;没降,也不至于白高兴一场。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