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留心了没有,我们在讨论有关车辆驾驶的事情时,总会有一种声音,那就是对于家用车而言,重量越大开起来越稳,重量越大开起来越安全,其实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少,我们相信网友中,也有很多朋友有这样的观点。在一般驾驶的过程中,尤其是高速直线行驶时,从感官体验上来说,的确是车身重量大的车子,在碾过一些障碍物、暗坑时车辆的弹跳相比于车身重量比较轻的车型,是要小很多的。所以很多朋友凭借感官体验,就判断一辆车的车重越大,开起来便更稳、更安全。
同时现在也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很多合资中级车产品的重量越来越低,一辆4.9米车长的中级车产品,重量只有1.4吨、1.5吨的样子,是非常正常的,现在在合资品牌中级轿车中,车重超过1.6吨的车型已经越来越少了,合资品牌在车辆的减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很多网友对于合资车的减重,却是非常不理解的,过去的车子质量那么好,所以重量才会重,现在的车子偷工减料,车子外壳稍微一碰,前后保险杠便散落一地,所以车辆的重量才会那么轻。有了车重较大的车型在很多路况下沉稳的感觉以及现在新车外部的覆盖件普遍比较“脆弱”的现实,更让很多人认定,车子还是越重越好,现在的车子越来越轻,一定是偷工减料了。那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首先我们从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汽车产品越来越轻已经变成了一种大趋势了。有研究表明,汽车的重量每减轻10%,那么车辆的油耗将降低6%—8%,如果能够做到车辆的重量越来越轻,车辆的油耗、排放也将越来越低,对于消费者来说,自然是好事一桩。当然基于技术进步,车身材料的进化等等,厂商会选择一些高强度钢、铝合金、镁铝合金甚至是碳纤维材料,作为某些部件的主要构成,这些材料的引入,会使车辆的重量进一步降低,但是车身的刚性或者说硬度却是在加强的。所以从能耗和材料等方面来看,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趋势,并不是大多数厂商集体偷工减料的结果。
而从物理学原理上来看,也不是车身重量越大就越好。首先车子的重量越大,对于车辆的刹车性能要求就越高,原因很简单,物体运动产生的惯性力与物体本身的重量是呈正相关的,也就是重量越大、惯性越大。而车辆从行驶到刹停的过程,就是车辆在动力切断之后,车辆的刹车利用摩擦力抵消惯性力的过程。所以其实车身越大,在同等情况下,刹车的距离也就越长,遇到危险情况,出现刹车不及时的风险就越大。
与此同时,还是物理原理,车辆的重量越大,在快速过弯的时候产生的离心力就越大,而且这种离心力和车辆的重量、速度都有关系。那么车子的重量越大,在快速过弯时,产生的离心力更容易将车子向转弯方向的反方向“抛离”,如果汽车轮胎的抓地力不足,就会出现侧滑,而且车身重量越大,整体的侧倾也更加严重。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那些注重操控的车型,总是在做两件事,一是不断的降低重量,尽可能将有效动力用在车轮上,减少拖动车重本身要用到的动力;而是在空气动力学上下功夫。所以我们看到有些性能车的重量非常轻,但是跑起来,尤其是转弯的时候,基本上仍然是贴地行驶,没有多余侧倾和侧滑。其实这些车型追求操控性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在车身造型上更加符合空气动力学特征,也就是说跑在路上的时候,尽可能用空气从车身上方穿过时产生的下压力,将车子稳稳地压在地面上,而不是通过车身本身的自重将车辆压下去。原因很简单,在速度比较高的时候,空气动力也能将车子“抛”起来,这个道理很简单,飞机那么重,靠着在高速助跑下的空气动力,也能将庞大的机身带离地面,更何况一两吨的汽车了。
所以在汽车各种材料的重量越来越轻、刚性越来越高,以及厂商对于空气动力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的情况下,事实上汽车产品本身的重量是在持续下降并且还能继续下降。而这种趋势本身和偷工减料关系不大,而对于准备买车的朋友们来说,也不要唯重量论,如果开起来轻便灵活,那么重量越轻的车型,开起来的感觉反倒是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