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昌河铃木在其官网发布消息,日方所持有的该公司所有股份全部转让给中方,昌河铃木从此变更为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至于长安铃木,最近也传出,日方要向合资中方——长安汽车转让股权的传言。其实,在公众眼中,铃木汽车退出中国已经没有悬念了。有消息说,铃木方面今后要着力开发印度市场。
曾几何时,日本铃木汽车携“小型车之王”的美誉来到中国,在微车领域强势进入。记得当时,国内微车正是大发展的时期,长安、昌河、哈飞、五菱等势头很猛,但得到铃木的青睐,依旧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长安铃木、昌河铃木在合资之后,发展迅速,雨燕、北斗星等产品,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但似乎,他们在日子好的时候,并没有做好对未来的准备。在SUV成为市场新宠的时候,铃木没有抓;在新能源成为中国发展的主流方向,小型新能源车起步优势明显,铃木也没有抓;即便是小型车,近些年面对雨后春笋般的个性化小车的推出,铃木似乎还是没有发力。可能,他们还在用自己过往的辉煌记忆,指导着今天智能、互联时代的市场竞争。
当前,中国汽车企业,特别是自主品牌车企的进步有目共睹。得益于汽车“四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和新能源化的快速普及,以及消费的快速升级,汽车产业早已与世界同步,有的方面甚至要超前于国际。固执己见,不把握未来,不去抓住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合资车企想通过一款全球车通吃天下的局面,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铃木在中国的合资已经成为“过去时”,其中很多经验教训值得其他合资车企,特别是经营得不太好的合资车企认真总结。
说到这,不得不提法系、韩系合资车企等在中国的表现。特别是法系车企,如果说以前,凭着产品、技术、品牌的优势,法系车还能在国内市场抓起一些销量的话,那么进入新时代之后,法系车的表现已经无法与其品牌相匹配。拥有三家合资车企的法系车,居然没有一家能够以过硬的市场表现说话,这确实值得人们警觉。有人说,法系车的问题,是只造自己认为好的车,对消费者的看法并不真正重视;有人说,法系车的问题,是中法之间的文化差异,法国文化在中国还是小众,不容易进行大众化普及;还有人说,法系车的问题,出在法方的傲慢,对中国市场变化的漠视,而且还听不进中方人士的诤言……
中国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能再用老的经验,看待今天这个全新的市场。今天,“合资”早已不再是赚钱的“万能法宝”。合资是中外双方为了一个目标走到一起,将双方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赢得消费者。如果只算计自己的那一点利益,而不顾合资伙伴,不顾市场变化,不顾消费者,这样的合资,能走得下去才怪。
这里,不得不提韩系车企。跟法系车一样,韩系车前一阶段遭遇了“滑铁卢”,两个合资企业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是,现代汽车的做法就积极很多,他们从总部开始高度重视这种变化,调产品、调策略、调打发,高度重视中国专家、媒体、消费者的意见。这与法系车形成鲜明对比。
是不是真正重视中国市场,不是放在嘴上,而要看行动。菲亚特走了,铃木走了,接下来,还有谁会离开中国这片全球最大、机会最多、利润最丰厚的市场?也许,只有他们自己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