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K5:重拾荣光
![]()
2003年的车市,正是中国车市的井喷初年,在那一年,有一款名叫“千里马”的小型轿车突然火了起来,车主的购买理由很简单:这是一款性价比非常高的小型车。
千里马整整火了3年,期间,千里马的“东家”,也就是东风悦达起亚(以下简称“DYK”),接连上市了嘉华(MPV)、远舰(中级轿车)和赛拉图(A级轿车),但能够掀起点儿波澜的也只有赛拉图了。等到2006年,千里马的热度已经消散了,原因很简单,更多的竞品出现了,Polo、飞度、赛欧,一个个都是实力派,在围殴中,才露尖尖角的DYK又被强行摁了下去。
看似无望中,却燃起了希冀之光。
起亚总部传来了好消息。全球知名的三大设计师之一彼得·希瑞尔正式加盟起亚汽车,对于造型设计一塌糊涂的起亚来说,这绝对是个天大的利好。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
2007年,在3月的日内瓦车展上,一款概念车一鸣惊人,这款概念车被称为cee‘d,它的设计者就是彼得·希瑞尔,这款车也是他来到起亚后的“开篇之作”。这就足够了,起亚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
也是在这一年,A级车赛拉图迎来了上市两年后的中期改款(据称彼得·希瑞尔参与了小改),同时,还有一款为东风悦达起亚在SUV市场奠定基础的狮跑也上市了,但这两款车型还没有成为后来的“虎啸”一族。彼得·希瑞尔继续沉浸在他的世界中——在奥迪,他只能循规蹈矩,在起亚,他可以天马行空,这是起亚给他的自由,但他也要为起亚的信任而作出成果。
什么样的设计,才能让起亚耳目一新,或者说,成为人们眼中的经典呢?
2007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彼得·希瑞尔的作品再度大放异彩——概念车Pro-cee’d展现了起亚与以往大不同的设计风格,最关键的是,一种全新的品牌语言渐显雏形。
第一款打磨成熟的车型是福瑞迪,这是一款A级车,在2009年年上市发售。在这款车的前脸部分,“虎啸式”设计风格依然成型,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彼得·希瑞尔的作品。此时,彼得·希瑞尔走出了设计室,开始向人们讲述他的设计理念。“只有通过塑造起亚独有的风格,才能将缔造出更完美的品牌。”他说,“我的愿望是,不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能一眼认出这就是起亚的车!”
对于“虎啸式”前脸设计,以及彼得·希瑞尔的家族化方向,起亚相当满意(后来,彼得·希瑞尔还成了起亚汽车的CEO)。
起亚正式迎来了“K系列”家族化的新时代。
2010年,第一代K5问世,这也是K家族的第一款产品,并定位中级车,其意义重大。业内有句老话,“得中级车市场者得天下”,正因如此,中级车市场才有“凯雅”、大众“双雄”和“双君”的共争天下,硝烟四起。
相比于上述竞争对手的强势,在K5之前,起亚只有对现实的屈服,K5的前生——“远舰”(2004年上市)一直籍籍无名。掰手腕总得量级相当,否则就只有难堪。
但现在的起亚有点儿想法了,K5采用“虎啸式”全新家族化设计,一亮相便光芒四射,甚至不输于同期以“流体雕塑设计”扬名的兄弟车型第八代索纳塔(这也是一款堪称完美的中级车)。
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定当要拔剑而起。
K5上市后,凭借着亮丽的外型,丰富的配置,精准的定位,和姊妹车型、第八代索纳塔遥相呼应,在中国车市掀起了一股韩系风。
2011年,K5销量为31672辆,2012年,K5继续上攻,52742辆,至2013年年底,K5销量达到了56277辆,这样的成绩是起亚在华前所未有的高度。2013年末,K5迎来了新代言人吴秀波,他有一句话,“成名晚,也可以有一番韵味。”与他的大器晚成一样,K5也算是中级车的“后进者”。相似的境遇,勾勒出了一幅和谐美好、格调优雅的画面,那时,是K5的高光时刻。
在K5的带动下,DYK的其他K家族产品K2、K3等K系列、KX3、KX5等KX系列(SUV),以及狮跑、智跑等也纷纷发力,一时间,DYK势如劈竹,风光无两。月销达到、超过5千台(偶尔一次过8千台),已是K5的巅峰,品牌的价值成为了K5的羁绊。
再美的风景也会因日落而息。
2016年,东风悦达起亚年销量也历史性的突破了65万辆。在那一年,K5已无法企及2年前的高度,垂直换代的k5,少了第一代的耀眼的光芒,因此,k5渐渐沉寂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漫长而又无奈,就像过了一整个世纪的冬天。2017年,DYK销量仅为36万辆,同比下滑44%,2018年,DYK略有回升,实现销量38万辆,微增2.8%,2019年,销量再次下跌至29万辆。在此期间,DYK的一把手如走马灯似地轮换着,急切地寻找着可能跳出泥潭的机会。
在这段凄风冷雨的日子里,曾经的旗舰K5陨落了,还有它身后的“K家族”,就像天边的流星划过,璀璨的瞬间遮不住苍白无力。
从鼎盛时期的5千、6千,到二代末期的百辆,历史的车轮深刻地碾轧着K5和它的“K家族”的躯壳,那是一段令人抓狂、一想到就想着马上翻页的晦涩时光。
或许,你可以把这看作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有波峰,也有波谷,成熟的企业管理会尽可能的让峰谷间的距离更近些,或者让波谷的时间更短些。
可否等来阳光明媚?
2018年,DYK营销总部又从南京迁回到了上海。2019年9月,营销悍将李峰报到。
这一年的年底,第三代K5在韩国上市。仅3天时间,订单突破万台,上市首月便获得了细分市场的销量冠军。之后的销量步步抬高,2020年1月,环比、同比都大涨。新一代K5在造型上有推翻重来的姿态,它采用了较为夸张的设计风格,起亚将这一风格称作“Tiger Nose Evolution(虎鼻式进化)”。不能说这样的好成绩完全来自设计之功,但设计带来的赏心悦目一定为订单贡献了不菲的“价值”。
或许是,彼得·希瑞尔也对看了十年的“虎啸”生了厌,也可能是,他感觉到了消费者在审美情趣上的变化,所以,这一次来了个自我“进化”。
出身设计界、并拥有大成就的他,应该很懂得“不出色,就出局”这个道理,而随波逐流的平庸,那就是对他最大的亵渎。
新一代K5传递出了他的想法,也得到了韩国市场的认可。作为全球最大、又和韩国比邻的中国市场,不正是新一代K5应该大展拳脚的地方吗?
于是,定了。
在这个疫情肆虐、却又春风四溢的4月,首批200台新一代起亚K5(进口版)运抵中国港口。很快,这批进口K5将在4月下旬分拨至全国各地经销商店:不卖,只供消费者体验。这波操作,颇有些“赶紧来尝尝鲜”的迫不及待,在笔者眼中,是兴奋中带有强烈的自信。
4月20日,DYK在“线上鉴赏会”发布了新一代K5的核心信息:新一代K5的中文名“凯酷”发布,进口版K5即将开启试驾体验,以及全面且细致的技术解析。
因为k7命名为凯尊,k5起名为凯酷也并不出乎意料,只是初始时会有些“不适应”。李峰解释说,“酷”是年轻颜值和超强实力,凯酷代表的是潮酷、个性,致力于打造Z世代的Dream Car。
相比于进口版K5,李峰说,“国产车型会有一些本地化改进。”
之前讲到了新一代K5与二代是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现在,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两者的区别:
凯酷有四个关键词:全新设计语言、i-GMP平台、第四代发动机和CVVD技术。
凯酷“采用了虎鼻式”进化设计,溜背式设计,以及排气管设计,带来的是轿跑车的即视感(与进口版相差无几)。国产版还在车长、轴距等数据上再优化(加长),使其看起来更大气、内部空间更宽阔。
内饰方面,凯酷采用以驾驶者为中心的环抱式中控台,并内置一体式的双屏设计,用于连接仪表盘和AVNT中控显示屏,同级罕见的SBW旋钮式电子换挡、触控式空调及多媒体控制等配置,则最大化地呈现了凯酷的高科技形象。
平台方面,凯酷是基于现代起亚最新i-GMP平台打造的第一款车型。该平台的最大优势,就是让凯酷拥有了更轻量更强化的车身,以及提升明显的驾驶性能和乘坐体验。动力方面,凯酷将提供1.5T+7DCT和2.0T+8AT两种动力选择,有别于海外版的2.0L和1.6T动力组合。值得一提的是,1.5T发动机搭载的是CVVD技术,动力提升效果明显,且油耗低至5.7升水平。2.0T发动机采用最新的Smartstream动力总成系统,动力输出高达240马力,可进一步满足追求高性能的消费者需求。
另外,在智能互联、车辆主被动安全方面,凯酷也是面面俱到。其实,想一想也就明白了,作为旗舰型中级车,凯酷需要的是重拾信心,重塑品牌。
凯酷肩负着前所未有的重任。
李峰说:“凯酷是经销商伙伴提气、提神的强心剂,是冲锋陷阵、开疆拓土的利器。”这也并非李峰的一厢情愿,他迫切希望,凯酷上市后迎来热卖,扭转起亚在华品牌日渐式微的局面。
凯酷能否成功逆袭,重拾当年的风采,只有在9月上市后才能知晓。但从目前市场反馈的的热度来看,新凯酷重新崛起有望。
当然,价格也是关键,期待凯酷带来的精彩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