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逐步发展和进步,人们在选车、买车的时候,整体也更加理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汽车安全就成为很多人选车、买车很重要的一个参考标准,不过在过去多年,国内一直没有比较严苛,和国际汽车安全标准相近的碰撞测试标准和机构,尤其是一些从来不出口到海外的车型,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最为严苛的碰撞测试。所以一个更加严苛,能够在国内覆盖大多数车型的碰撞测试标准就是一种“刚需”!
![]()
于是中国保险行业多家保险公司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内汽车在安全性层面的真实水平,以确定在汽车保险销售中的费用确定,且让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能有一个相对客观、中立的参考标准,便有了C-IASI碰撞测试标准,而执行这一碰撞标准的机构便被简称为中保研。中保研的碰撞测试标准基本沿袭美国IIHS,相比于NCAP碰撞测试标准,该标准最严苛的地方在于引入了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在碰撞测试过程中,基本上纵梁起不到缓冲作用,进一步考验碰撞车型在车身刚性、乘员舱保护方面的能力。
![]()
而参与中保研碰撞测试的车型,都是中保研方面自行购买,不接受厂商送检,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碰撞测试的客观性和中立性,再加上碰撞测试的结果服务于保险行业。所以不存在利益输送或者是所谓“充值”的可能性,毕竟保险行业比汽车行业可有钱多了。
如今中保研已经碰撞了很多车型。通过这些车型的碰撞结果,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之前被认为是安全的车型,在碰撞测试中一败涂地;而一些被认为是薄皮大馅的车型却经受住了相对严苛的碰撞测试,取得了不错的评价。所以其实在当前,中保研的整体公信力是比较高的,很多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已经开始参考中保研的碰撞测试结果了,甚至已经有一些车型的销量受到了中保研碰撞测试的影响。
![]()
但是中保研的碰撞测试还是存在一个覆盖面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销量顶尖的车型,目前还没有进行碰撞测试,其实在我们看来,对这些车型的碰撞测试才能对消费者买车起到应有的参考作用。
首先是最热门的车型,目前在紧凑型轿车中,雷凌算是参与碰撞测试销量最好的车型,而月销量达到四五万级别的上汽大众朗逸、东风日产轩逸至今没有被测试,尤其是朗逸,由于之前上汽大众(含斯柯达)的4款车型在中保研碰撞测试中表现都很一般。所以这款车似乎很有悬念,有很大的碰撞价值,可以给予消费者更多参考。
![]()
而在紧凑型SUV中,位于销量第二的长安CS75 PLUS已经通过了中保研碰撞测试,获得了非常好的安全性评价,甚至不属于很多合资品牌车型。哈弗H6作为中国SUV市场的常青树,长期以安全性作为产品标签,今年也将参与碰撞,在中保研的碰撞测试结果甚至有可能影响哈弗H6和长安CS75 PLUS的销量排名座次。
![]()
在MPV产品中,类似五菱宏光这样拥有绝对销量表现的车型,便宜又好用,但是却缺乏相应的安全性碰撞结果背书,对于类似这样用户基数很大,价格又比较便宜的车型,也很有参与碰撞测试的价值。
![]()
其次便是国产车,虽然目前很多国产车参与了碰撞测试,也有领克01和CS75 PLUS这样的车型取得了比很多合资品牌车型还要优秀的安全性评价,但是这并没有从源头上改变人们对于国产车在安全性方面不足的传统印象,如果中保研能够对很多相对畅销的国产车,尤其是SUV产品进行碰撞测试,这些车型还能取得优秀评价,那么对于自主品牌车型的口碑提升,引导消费者购买的认可国产汽车,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当然,如果碰撞测试结果真的很糟糕,那么也算是给那些看不上这些车型的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不至于让他们背负崇洋媚外的黑锅。
![]()
最后便是合资低端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消费者在买车、选车的过程中,都存在一种“宁要凤尾,不要鸡头”的观念,也就是宁可选择一些很入门很低端的合资车,也不选择性价比更好的自主品牌车型。而我们之前也试驾过一些合资低端车,那种感觉真心一言难尽,而从这些车型的整体用料来看,安全性也不会很优秀,这些车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用品牌来割中国消费者的韭菜。所以如果中保研也能够测试一下类似桑塔纳、捷达、哥瑞、凯越等明显是合资品牌特供低端车的车型,看看这些车型和自主品牌同等价位车型,到底谁更安全?
![]()
所以虽然现在中保研已经测试了很多车型,很多车型在安全性方面的表现得到了更好地印证,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更应该被测试的车型被纳入接下来碰撞的计划中,而这些车型到底有多少让消费者和网友津津乐道的瓜,值得我们去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