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虫就是四个轮子上的德国历史。它曾被希特勒鼓吹,被波尔舍设计,然后被德国的各个阶层所驾驶。甲壳虫是一辆真正的全民汽车,一个神话。”引自某资深汽车评论家。甲壳虫仅仅第一代就已超过2000万台,但这款现代汽车界的“活化石”,始终逃不过停产的命运。在2017年大众集团年会上正式宣布出于消减成本的考虑,第三代甲壳虫将停产并不会推出新款了。而日前小编也刚好跟广州的进口大众经销商有所沟通,甲壳虫虽然目前还没停售,但车源已经非常紧缺了,又一代传奇就此落幕,不禁唏嘘。
![]()
甲壳虫,作为大众品牌的起源
![]()
希特勒在1936年曾提出一个设想,要生产一种廉价的“大众汽车”,他说,每个德国人,至少是每个德国职工,都应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就像美国一样。(美国当时每5人有一辆汽车,德国每50人才有一辆汽车)而这款国民用车必须达到以下标准:1.百公里油耗要在7L左右 2.最高时速要达到100公里 3.要能装得下俩个大人和三个小孩 4 .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 5.要搭载风冷发动机,并且要具备冬季防冻,容易启动的能力。曾经希特勒作为奔驰的忠实粉丝,希望奔驰能接下这个任务。但基于奔驰品牌高定位,对于希特勒的要求,奔驰则表示“您需要用车,我送给您都可以,但如果需要制造廉价的车,我们免谈。”而后来希特勒通过和原奔驰员工,奥地利工程师保时捷(波尔舍)交谈,决定把这任务交给了波尔舍。并在1935年的柏林车展上,希特勒宣布了国民汽车即将完成的消息,并且第一次使用了Volkswagen一词(大众汽车),1936年,甲壳虫的3台原型车正式交付。当时的样车安装了空冷700毫升直列4缸发动机,功率达到22马力。
![]()
但甲壳虫量产并不顺利,途中经历了二战,大众汽车暂由英国接管沃尔夫斯堡的工厂,甲壳虫的生产才得以恢复,而复苏了的甲壳虫,当时还有另外一个车型代号——Type1,刚一上市,在英国市场就获得了2万辆的订单。
![]()
2003年:7月30日,最后一辆车辆编号为21529464甲壳虫驶下大众汽车墨西哥工厂的生产线,随即这台车便运往德国沃尔夫斯堡的汽车城作为永久收藏。无论是65年这个销售年份的跨度,还是21529464这个天文数字,初代甲壳虫都足够成为汽车界永恒的传说。
二代甲壳虫
![]()
![]()
尽管刚刚说到了,一代甲壳虫在墨西哥工厂一直生产至2003年,但其实第二代的甲壳虫于1998年就完成了一次换代,外形与原先非常相似的新甲壳虫。但这款甲壳虫和第一代的定位可以说是完全不同,使用了当时销量如日中天的高尔夫PQ34平台,由后置后驱变成了前置前驱,搭载1.6和2.3L自然吸气发动机,抛弃了原本国民用车的概念,将甲壳虫重新定位成和MINI对飚的精品小车,而这一代的甲壳虫由于其可爱的造型,特别受女生的喜爱。但毕竟换作人民币接近30万的售价,直接导致二代的甲壳虫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都一直不温不火。
三代甲壳虫
![]()
在2011年,大众再度为甲壳虫做了一次改款,它的设计可以用“返璞归真,阳刚帅气”来概括。它是有史以来最富科技含量的一代,使用了大众PQ35平台,搭载1.2t,1.4t,2.0t发动机均是发动机小型化的领衔之作,不仅动力性能提升,然后经济性更为卓越。而在新款甲壳虫上市之初,对于当时仍然是1.6L的MINI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无论是做工和驾乘感受都比当时的MINI更为优异。而且和二代不同的是,第三代甲壳虫的设计更为中性,更多年轻的男性用户愿意选择购买。
![]()
第三代甲壳虫内饰算是很惊艳的,饰版除了某些特别版本会换成碳纤维装饰板以外,大部分车型内饰板会和车身颜色采用相同的饰板,视觉冲击感很强。中央位置三个表分别是秒表+增压压力显示+机油温度,先不管它有没有用,至少看着就很带感。
![]()
在定价上第三代甲壳虫其实比起第二代要更为合理,国内进口大众经销商起售价18.28万起,加上其优惠的话,作为进口车,还是如此个性化的车型,个人认为是很好接受的。而且这一代甲壳虫的操纵感受非常优秀,作为大众品牌的文化传承,我认为其实很有必要保留的,无奈现在大众已经作出这样的决定无法改变,实在感到惋惜。
关于甲壳虫的题外话
其实甲壳虫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远远不止是一台家用车,甚至可以说是”车”这个字的代名词。我们也能多次在电影或者动漫里面看到甲壳虫的身影。
![]()
鸟山明老师笔下的龙珠插画
![]()
柯南里面的甲壳虫也让我们印象深刻
![]()
初代的大黄蜂并不是卡迈罗而是甲壳虫你又知不知道呢?
![]()
![]()
另外今年年底,变形金刚系列即将以外传模式重启,并在北美上映。电影故事回归80年代,而主角则是化作初代甲壳虫的大黄蜂,电影致敬经典初代《变形金刚》动画,满满的童年回忆。不知道这样的故事在唤起我们的童年回忆之于,能不能顺带唤起现款甲壳虫销量的最后一春呢?而个人也更愿意相信,甲壳虫的离开仅仅是大众目前战略的过程,在大众度过这段艰难之后,甲壳虫会以全新的姿态再次呈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