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7月15日,随着最后一辆GAZ 21“伏尔加”牌轿车下线(50年代初期水平的产品,这时候才停产),跟在它后面的就是一辆新一代的GAZ 24“伏尔加”牌轿车,这也是GAZ 24“伏尔加”轿车大批量生产的开始。
下面这些照片拍摄时间是上世纪70年代时期,为GAZ 24“伏尔加”轿车制造厂的总装生产线。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GAZ 24“伏尔加”系列轿车是苏联为代表的东方社会主义国家阵营(这个阵营当时不包含中国和南斯拉夫)的标志性中型轿车。
照片中生产的车型为GAZ 24-01“伏尔加”,GAZ 24-01是GAZ 24“伏尔加”轿车的出租版车型(1971年开始生产至1985年),车身有出租车标志外,内饰采用易清洁的人造革材料,同时车上配有一个计价器和一个绿色的空车灯(无乘客时打开)。
相对于普通量产版的GAZ 24“伏尔加”牌轿车,GAZ 24-01“伏尔加”动力性有所下降,为一台85马力的2.445升排量的四缸汽油发动机,配置中没有了车载收音机。
关于上世纪70年代的苏联轿车工业,和同时期中国轿车生产厂相比,确实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的感觉,那时苏联开始让轿车进入到普通家庭,而中国把轿车当成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来批判,当时我国的概念轿车生产工具,数量满足公务需求就够了(每年国产几百辆+进口几百辆)。改革开放后,关于轿车是不是可以进入中国普通家庭?要不要在中国大力发展轿车工业?整个80年代中国相关的专家学者争论得那叫一个热闹。
再回到正文,70年代“伏尔加”牌轿车是通过流水线制造出来的,同时期的上海SH760的制造厂则像是个作坊,苏联汽车工业无论从规模到产品技术水平都高中国太多太多。但是风水轮流转,1979年后中国走上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而苏联…… 苏联和它之后的俄罗斯就像是中国的一个镜像,四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自主品牌乘用车无论技术水平还是产销量把俄罗斯乘用车远远甩在了身后。
过往已发内容链接: